三问于民,践行文明创建“津”点子

发表时间:2024-08-26

近年来,崇明区港西镇双津村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内涵,结合镇“乡村共享家”乡村治理创新项目,以“三问于民”建设“六无”乡村、培养“六有”村民,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投身文明乡风建设,谱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篇章。

问需于民,打通治理“最后一米”

察民情,让和睦乡风吹入家门。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理论宣讲枯燥乏味、互动性弱等问题,通过“津馨板凳课堂”让宣讲“沉下去”,运用互动式、沉浸式等教学法,让理论政策、乡风文明、垃圾分类、法律援助等宣讲“声”入人心。同时,活用“板凳课堂+”,融入“微服务”“微关爱”等内容,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pic_001.jpg

访民意,让暖心服务触手可及。以“方便群众、便捷实用”为宗旨,将原有村内“说书场”改造成面积超380平方米的家门口服务站,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村史馆、睦邻点、综合为老服务站等资源,集政策宣讲、便民服务、协商议事、健身娱乐、老年助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为沈家湾沿线500余户村民提供活动场所。

pic_006.jpg

听民声,让议事协商更接地气。位于陈海公路一侧的六安亭是双津村民平日里休闲纳凉、聊天聚会的主要场所,为充分收集村情民意,双津村着力打造“津津乐道”议事平台,把议事会搬到户外,走到群众身边,定期开展凉亭议事,在小亭子里把话讲明白、把问题解决在家门口。目前,已收集到意见和建议15条。

pic_002.jpg

问计于民,凝聚共建“强大合力”

筑牢群防群治“防火墙”。充分调动老党员干部、骨干志愿者、乡贤能人等多方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建强用活“平安综治”“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队伍,在中双港、利民路等重要路口开展交通安全劝导100余次,发动骨干力量入户反诈宣传,发放宣传折页400余份,摸排大棚安全隐患1起,深入大型合作社及沿街商铺等重点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及检查,营造平安和谐氛围。

共建和谐美好“生活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贴近民生、服务民众的活动,从理论宣讲到传统节日活动、从健康义诊到文艺演出等共计50余次,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有效提升了乡村的凝聚力与归属感,更让村民能成为文明实践的主体,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pic_003.jpg

问效于民,提升群众“幸福质感”

持续发力,扮靓村庄颜值。为更好传承沈家湾老街独特的文化记忆,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掘老街得天独厚的条件,打造特色文明实践阵地。改造过程中,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最大限度保留建筑风格、街道布局、传统文化等,彰显地方特色和历史韵味。此外,通过精心规划与设计,将现代审美与实用功能相融合,将部分老街的破旧房屋和闲置空地转换成绿意盎然、设施齐全的群众公共空间。

多管齐下,助力矛盾化解。搭建“津馨法苑”志愿服务咨询平台,整合驻村法官、镇司法所、村“法律明白人”等力量,通过全面听取诉求、精准释法明理、多元联动调处推动各类矛盾息纷止争。在沪渝蓉高铁项目、房屋拆除及土地平整等过程中,统筹用好矛盾调解志愿者队伍人员力量,共排查矛盾纠纷6起,及时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聚焦重点,提升服务水平。村内常住村民共1421户,其中独居老人107人。为了给独居老人等重点群体充分的关怀,积极发动村志愿者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此外,积极整合结对共建的优势资源,在思想共建、文化共建、实事共建等方面,列出专项计划,实行项目化运作,切实把文明创建成果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