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3-05

上海开放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公益服务品牌

来源:
上海开放大学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彰显开大创建特色和社会影响力,校文明办在全校组织开展了上海开放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公益服务品牌征集评选活动。经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审议,评选出“上海家长学校”等十个项目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公益服务品牌并予以授牌。

上海家长学校

非学历教育部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家庭教育工作精神的指导下,上海开放大学于2020年1月21日成立上海家长学校。学校秉持“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家庭教育理念,为广大家长提供指导和服务。

上海家长学校在全市范围内构建“总校-分校-指导站”三级家庭教育协同服务体系;打造网络、电视、电台三者联动的立体化“空中课堂”,已服务家长2400余万人次;完成家庭教育指导师等各类工作者的线下培训11000多人次;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的关注量超过24万;组织编写、出版家庭教育类读本25本;举办长三角家庭教育论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这些工作广受社会关注,得到《解放日报》《文汇报》等主流媒体报道1000多次,上海电视台“夜线约见”、上海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等都做了专题报道。

1.png

“市民同上一节课”:

申学书院——市民大讲堂

学指办、社区教育部

2018年,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上海开放大学举办的“申学书院——市民大讲堂”挂牌成立。通过依托上海学习网、上海教育电视台、阿基米德电台、社区教育大讲堂等平台,以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创设贴近百姓、贴近民生的优质讲座,搭建市民与名师名家共话的桥梁,打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市民终身学习平台。成立至今已连续举办32期讲座,内容涵盖红色文化、人文素养、社区治理、市民生活等多个领域,累计收看人次达403.88万人次。除在上海市16个区全覆盖以外,讲座也吸引了来自江苏、浙江、河南、湖南、广东、河北等20多个省市的市民同步学习,成为全国市民修身学习的新天地。

2.png

上海工匠学院“匠心学堂”

合作办

为助力上海五个新城建设,培育具有匠心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在建党百年之际,上海工匠学院将优质资源从“现在工匠”向“未来工匠”开放,与上海市总工会共同举办免费公益讲座“匠心学堂”,公开招募有志成为工匠的高技能一线职工,让他们可以利用周末时间走进高校,了解和学习工匠精神、创新精神。

“匠心学堂”汇聚名师名家,院士专家、劳模工匠走上讲台,教学内容涉及科技前沿传播、匠心精神传承和工匠能力提升等,希望成为工匠的一线职工中的技术人才皆可报名,为每一位劳动者敞开学习大门,助力更多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助推更多“未来工匠”脱颖而出。

3.png

“申生康”

上海校园防疫通服务系统志愿服务

教软公司

2022年,为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输入,保障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提升校园场景下疫情防控反应效率,教软公司主动策划建设“申生康”上海校园防疫通系统,提供防疫数据筛查服务,为全市师生筑牢健康防线。

公司团队在封控期间夜以继日进行研发,加班加点提供服务,截至2022年底,形成以250万学生、32万教职工、497万同住人数据为基础的防疫系统,每天实时完成72大类数据的同步。除了及时推送疫情信息,还为各类线下活动提供三天两检等疫情信息保障服务,为中考、高考等15类重大考试提供了近75万人的预警服务。随着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教软公司完成“申生康”系统新业务形态的开发上线,服务于师生员工日常健康信息管理,继续守护好全市师生的健康安全。

4.png

“人文讲堂”公益讲座

人文学院文学与教育系

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人文讲堂”公益讲座创建于2015年9月,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现有书友120多人。“人文讲堂”是人文学院面向开大系统教职员工和系统学生开展的学习交流活动,旨在搭建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触摸古代经典的平台,在知识信息爆炸的当下为大家提供一个能够让心灵栖息的港湾。通过研读古代经典,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染现代人文精神,让系统内外有兴趣的各学科老师相聚一堂,相互学习,分享感悟,共同提升教师素养。“人文讲堂”曾多次获得“上海读书节示范引领项目”“上海读书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优秀示范项目”等荣誉。

5.png

“美好生活 宪在普法”

国家宪法宣传活动

公共管理学院法律与行政系党支部

自2014年以来,公共管理学院坚持每年组织宪法宣传日特色活动,坚持宪法宣传教育与开放教育特色文化相结合,开展系统特色学生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公共管理学院进一步加强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师生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为建设法治中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2022年公共管理学院开展了“美好生活,‘宪’在普法——迈向新征程,法治这十年”系列主题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推进宪法普及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该系列活动分为三个阶段,采用专家讲座、“我与宪法”主题征文、十佳“法律明白人”游学活动等多种形式,涵盖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内容。该系列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参与人数众多,反响热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品牌效应。

6.png

银发e学堂

学指办、社区教育部

“银发e学堂”是长者数字学习的新场景,对标市民学习需求,创设了智慧书画馆、智慧茶艺馆、智慧健康馆、智慧生活馆、银发演e厅和银发展示厅在内的“四馆两厅”智慧学习场馆,融合“银发e学堂”元宇宙学习空间、智能化学习环境、沉浸式学习氛围,让老年人真正体验智慧学习和智慧生活新方式;“银发e学堂”是名师汇聚授课的新平台,精选课程、银发讲堂、乐学体验活动,凝结市区合力、集聚名师名家,让老年人乐享高品质学习服务;“银发e学堂”是精品资源展示的新空间,六大主题百门适老化分级式全媒体课程资源、定制化《银发e学堂》智慧助老电视专题栏目,帮助老年人适应城市数字化转型新生活;“银发e学堂”是智慧教育实践的新样态,以“课-赛-展”在线在场在播形式,形成 “课程学习、场馆体验、应用实践”闭环式智慧学习新模式,为老年人搭建学习成就体系,提高学习效能感。

7.png

“开大有课学习电台”

学习资源中心

“开大有课学习电台”项目是上海开放大学与阿基米德平台于2019年起合作开设的、具有公益性质的项目,既作为学校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国际教育等优质资源的集聚地、推广地,也是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阵地。项目共上线各类学习资源364门,打造申学书院——市民大讲堂、上海家长学校、“幼有善育,我们在行动”在线课堂、上海工匠学院、上开开放教育工作室五大特色品牌,供市民免费学习,累计触达人次达到1亿9850万。

首家上海市学分银行“市民学习场馆合作单位”(中国航海博物馆)学习成果存入活动

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为创新市民终身学习方式,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上线“上海市民个人学习账户(申学码)”小程序,并开展市民学习场馆学习成果存入学分银行工作。中国航海博物馆成为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首家“市民学习场馆合作单位”。2022年7月,在第六届“航海生活节”上,市民在参观中国航海博物馆的过程中,使用支付宝扫码进入“上海市学分银行”小程序参与中国航海博物馆线上答题活动。答题闯关成功,成绩即可作为市民的场馆活动类学习成果存入学分银行。这是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在非常规学习领域的大胆探索与创新,有助于标识市民个人终身学习记录,完善市民个人终身学习成果档案,引导市民更好地感受终身学习、乐享终身学习。

《疾病罕见 爱不罕见》公益画展及“国际罕见病日”系列公益晚会及募捐活动

上海教育电视台第三党支部

我国有超过2000万名罕见病患者,他们普遍面临确诊过程漫长、药物缺乏、药价昂贵等⼀系列问题。为助力罕病防治保障事业,自2020年起,在上海开放大学指导下,上海教育电视台与上海市罕病防治基金会、上海科学发展基资金会、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等单位合作,立足罕病防治领域,拍摄制作了十余部科普宣传短片、人物专题片、举办《爱·上海的温度》公益晚会和《罕·见》病友作品展,关注罕见病科普、关怀患者生存状态、呼吁政策推进。同时,还邀请知名音乐人创作全国首支罕病防治公益主题歌曲《罕见》,于2022年国际罕病日首发。2023年,在多家单位的助力之下,“万分之⼀的遇”——阳光科普公益行“罕·见”公益科普视频画展正式启动,进⼀步唤起大众对罕见病群体的关注和理解。

“上海开放大学十大公益服务品牌”的形成是我校文明单位创建与单位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全面融合、全面贯通的重要成果,也是坚持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在日常、抓在经常的实际成效。今后,学校将以点带面,继续扩大辐射,整体统筹推进,切实将争创行动内化为单位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队伍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