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是现代都市的血管,是钢铁与混凝土交织的动脉。在上海,每天有上千万人次涌进地下的钢铁车厢,浩浩荡荡地汇入城市的循环系统。在这样的潮汐中,总有人选择翻开一本书,开辟一片精神的飞地。
在2025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巴金图书馆联合澎湃新闻举办“小时光:地铁里的阅读——主题摄影展”,展出摄影师樊晔亲在上海地铁中拍摄的作品。展览将于2025年4月20日在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455号的巴金图书馆开幕,持续至5月30日。
实际上,本次活动就是要展现地铁阅读各种群体的风采。这些镜头记录了学校老师、公司职员、房产中介、超市临时工……他们在上班、赴约或是回家的地铁车厢里,打开一本书,沉浸于书香之中。他们的行为激励更多奔忙的现代人在“小时光”的地铁里阅读,让阅读充实自己精神世界,为自己的人生增色,为“书香中国”添砖加瓦。
《2024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在所有轨道城市中,仍有12%的通勤人口要每天面临60分钟以上的单程通勤时间。可见,在地铁上与书相伴,时间确实比较充裕。走进地铁,很多人埋首于方寸屏幕之间,也有一些人在人群中手捧书籍,安心阅读。他们用书搭建了自己的精神角落,让快节奏的城市流动着缕缕书香。
其实,包括地铁在内的城市轨道交通,不仅是一个个交通工具,也应是传播文明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读书看报,让城市有了书香也有了品味,应该是城市最美的一道人文风景。有这道风景在,就标志着城市的精神高扬,是一座有文化有品位的城市。
也可见,从阅读推广的角度而言,在地铁等公共场所阅读,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取决于其外表光鲜的高楼大厦,更取决于气质与品位。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是一座魅力之城,因此,让城市更具人文气质,“地铁阅读”值得推广,也值得期待。让我们祝愿巴金图书馆、澎湃新闻联合举办的“小时光:地铁里的阅读——主题摄影展”,取得圆满成功,以激励更多人成为地铁阅读者,让“地铁阅读”成为一道流动的人文风景。(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