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周末都会与朋友小聚的栾女士,选择就餐地点前,都会在网上浏览信息,看看网友的推荐与评价、餐厅的图片和评分等。“有时候按照餐厅评分去找,吃了之后觉得味道一般,有些评分低的餐厅反而有惊喜。”跟栾女士一样,开始留意低评分餐厅的消费者正在增加。近来,“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评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等话题屡屡登上社交平台热搜。(1月9日光明网)
在互联网消费时代,不少消费者们越来越依赖线上平台的评价进行选择消费。但事后人们发现,评分高的餐厅并非如网上评价那么好,反而是有些低评分的餐厅因货真价实却能带来惊喜。
毫无疑问,当前一些低分店“逆袭”现象,不仅彰显网络平台信用环境和评价体系的缺陷或不足,也昭示着商家诚信经营才是王道。同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高评分而忽视低评分,而应该培养消费者正确的消费观念。只有这样,网络平台才能成为可靠的消费指南。即在购物和用餐时,我们应该以理性和全面的态度做出决策,而不仅仅是盲从数字背后的表象。
面对消费者真实感受到网络评分失真,这既给商家经营理念敲响了警钟,也是给职能部门监管的一种提醒。即一方面,需要职能部门更好地履行市场监管职责,整顿净化市场,尤其对少数商家通过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等行为更要敢于说“不”。必要时,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商家诚信经营。另一方面,网络平台也应强化自律,通过现代科学手段,探索更多维度、更合理的评价和展示机制,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让有品质的“宝藏店铺”得到应有的分数,更好地服务广大消费者。
况且,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反不正当竞争法也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消费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而优质服务才是获得消费者青睐、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王道。也只有商家用心去经营的才能赢得广大消费的信赖,相反,虚高的分数最终定会遭到消费者用脚投票,选择离开。(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