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4-05

​看到当代青年的孝道与担当

王永娟

来源:
评论文编

近日,一位名叫薛炜的大学生因“五一”放假回家帮助父亲砍了1800斤柴而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据悉,他花了36元买了5月1日凌晨的一趟绿皮车的无座站票,前后花了近9个小时,从黄冈市回到了十堰市房县附近的大山老家里。薛炜的故事“走红”,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责任,更是传统孝道的现代践行者。

薛炜的行为,让大家不禁想起那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人忙于学业和事业,往往容易忽视与家人的陪伴。而薛炜却选择放弃“五一”假期的休息时间,回到老家与父亲共同劳作,这份孝心难能可贵。

薛炜并没有将这次回家砍柴看作是一种负担或是苦差事,反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他和父亲一起从山上扛回木材,锯成段,用斧头劈开,这些看似简单的劳动,却蕴含了深厚的父子情和家庭的温暖,既是体力的付出,更是情感的交流,是对家庭责任的担当。

薛炜的故事也反映了当代青年的多面性。他不仅在学业上表现出色——总是坐在课堂第一排,认真听讲,而且还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如书法、摄影和骑行。更难得的是,他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兴趣爱好的花费,展现了独立自主的精神。

薛炜还有着更为宏大的理想。他计划大学毕业后先就业,有机会反哺家乡。他希望将家乡的黄酒推广到更远的地方,这种对家乡的眷恋与期望,展现了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薛炜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孝道、担当、独立、责任尽在其中体现。如今,这些传统的美德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褪色,反而在新一代青年中得到了传承与发扬。薛炜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的好青年,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去关注家庭、担当责任、追求梦想。

愿薛炜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保持这份孝心与担当,也愿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像薛炜一样,在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中找到平衡点,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薛炜的故事,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记录,更是新时代青年精神风貌的缩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思考。(苗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