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25-03

以文明之举,筑牢无烟公共防线

来源:
评论文编2

今年 3 1 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迎来实施 15 周年。15 年来,该条例在提升市民健康意识、改善公共环境等方面成效显著,市民对控烟的认同和支持率持续上升。然而,市爱卫办发布的《2024 年上海市公共场所控烟状况》白皮书显示,在餐饮、休闲娱乐场所和楼宇等区域,吸烟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对吸烟行为进行劝阻或执法的比例却在下降,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吸烟危害健康,这已是众人皆知的常识。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损害吸烟者自身健康,更让周围人被迫吸入二手烟,危害他人健康。尤其在人员密集的场所,二手烟的扩散范围更广,影响人群更多。而如今公共场所吸烟发生率上升,意味着更多人暴露在二手烟的危害之下,公共健康面临更大威胁。这一现象背后,市民文明素养的高低起着重要作用。

市民文明素养体现在对公共规则的尊重和对他人权益的维护上。在公共场所,遵守控烟条例,不随意吸烟,是对自身文明素养的基本践行。然而,部分吸烟者在明知条例规定的情况下,仍在禁止区域吸烟,这反映出其文明素养的缺失,缺乏对公共环境和他人健康的尊重。同时,面对吸烟行为,周围市民的反应也彰显着文明素养。很多人虽内心不满,却在劝阻时有所退缩。劝阻者不仅可能遭遇吸烟者的不理会,甚至可能引发冲突与争执。劝阻并非易事,既需要维护公共利益的决心,也需要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与策略,有时还需旁人及场所管理人员的支持。但如果大家都因害怕麻烦而选择沉默,吸烟行为将愈发肆无忌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部分市民虽有维护公共环境的意识,但缺乏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行动的勇气,文明素养的践行还不够彻底。

为改变这一现状,需多方共同努力。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不能因怕影响顾客消费,就对吸烟行为视而不见,应积极履行管理职责,主动劝阻吸烟行为,这是提升自身文明素养、维护公共秩序的体现。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形成有力威慑。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吸烟危害健康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市民的健康意识与法律意识,更要注重培养市民的文明素养,让大家明白遵守公共规则、尊重他人权益是文明城市的基本要求,认识到劝阻吸烟行为不仅是维护公共健康,更是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举措。

此外,还应给予劝阻者更多支持与保障。比如通过宣传正面案例,让大家看到合理劝阻的积极效果;建立相关机制,在劝阻者遭遇困难时提供帮助。就像郑州电梯劝烟猝死案二审宣判劝烟者无责,这一判决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对公共场所吸烟者说的勇气。通过此类行动,激励更多市民提升文明素养,勇敢地站出来维护公共环境。

公共场所的健康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守护。在《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 15 周年之际,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激发更多人站出来劝阻公共场所吸烟行为,提升市民整体文明素养,让条例发挥更大效力,营造更加健康、清新的公共空间。(供稿:中国文明网上海频道 作者:张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