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八点,一场瓢泼大雨把本就空荡寂寥的街道冲刷得愈加清冷。此时,一辆贴有“免费乘坐”字样的私家车在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门口停下来。“保安师傅,我是一名志愿者,这是我的证件和核酸证明,我想看看医院里有没有需要叫车回家的病人,我可以送他们回家。”
司机的一席话给这个急风骤雨的夜晚增添了一丝温暖。这位司机是崇明区三星镇海洪村的村民沈飞,当天他作为志愿者为村民去医院代配药,而在结束了白天忙碌的志愿服务后,本可以早些休息的他,看着窗外的大雨,他翻出纸笔,快速写下四个大字“免费乘坐”,想在医院里看看,有没有行动不便需要叫车回家的人。
寻觅
沈飞走进医院,四下寻找。原来在白天代配药时,细心的他留意到,很多病人都是120急救车送过来,看完病后却没有车能够回家。“晚上这么大的雨,我就是来看看,有没有需要的,我可以送他们回家。”
没多久,沈飞在医院走廊的座椅上发现了一对老夫妇。“他们当时蜷缩在那里,看着就很需要帮助。”沈飞回忆说。一番交谈之后他得知,原来这对八旬老夫妇家住长江农场,当天下午两点患有心包积液慢性病的张老伯突然浑身无力,无法正常行走,在居委的帮助下,被120及时转送至医院救治,幸无大碍。可谁知下午四点准备回家的夫妇俩,却因120车辆全部外出执行任务,只能预约等待。张老伯唯一的儿子一家这次也因疫情被封控在了宝山区,无法回来。“当时挺着急的,我爸妈都87岁了,我又不能回去,居委出来接的话,手续也蛮烦的,他们也很辛苦,想着医院120能送,那就等一等吧。”老人儿子张先生说道。可谁知,这一等就是4个小时。
沈飞见此情形,暗下决心,一定要送老夫妇回家。但自己的通行证只能在城桥镇区域流动,无法进入老人所住的东平镇,思索片刻,他决定试一试……
护送
“三区”分级管控下的崇明,镇区之间都设置有“岗哨”,对来往车辆进行严格的排查,这条“护送之路”一定不好走。
果不其然,刚出发没多久,沈飞就被交警拦了下来,在经过一番说明,并出示三人的核酸阴性证明及老人就医证明后,交警同意放行。
当车辆行驶至陈海公路北新公路路口时,沈飞第二次被拦了下来,得知他通行的缘由时,岗哨执勤的大白们纷纷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在做完例行的抗原检测后,随即对他放行。
而就在离老人所住的长江农场越来越近时,前方的道路却被铁丝网拦截,无法通行。沈飞只好调头再想办法。所幸在途中遇见了执勤的警车,在民警的帮助之下,通过另外一条路护送老人回了家。
就这样,在他经历了几次“拦截”和“放行”后,终于走完“囧途”,把张老伯夫妇送回了家,而此时已是晚上十点。距离出发已经过了整整2个小时。
无私
张老伯夫妇俩到家后,掏钱要给沈飞作为路费,老人的儿子张先生为表示感谢,也用微信给沈飞发去了红包。“这我当然不能收,我本来就是从事为老服务这块工作的,现在这种特殊时期,要帮助有需要的人。”
据了解,沈飞是一位为老设施品的经营者,这次疫情,除了在村里当志愿者奉献爱心。更是为庙镇庙中村、城桥镇新闸村免费送去了数辆轮椅,为疫情期间做核酸腿脚不便的老人提供便利,得到了村委、村民的一致好评。
“尽点绵薄之力是应该的。”这是采访过程中沈飞说的最多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