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亭镇北场临时安置点,由北场会所临时改造而成,用以安置因疫情滞留在外的人员。3月31日,镇河长办党支部书记、副主任胡俊山临危受命,带领7名机关党政干部,在这里开启了“守塔人”的光荣使命。
安置点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清理垃圾、全场消杀,利用安置点内有限的资源进行现场区域划分、生活设施安排,事无巨细得用心布置。为了完善安置点的安全机制,工作人员向镇里申请用帐篷搭建临时隔离点、建立缓冲区,有效降低集中安置区域的感染风险。
为保证社会面的排摸清查、不留死角,北场临时安置点与公安联动排摸,建立北场临时安置点工作群。“我们在巡查中发现一名流浪人员,已查明信息,现在准备送至安置点。”每一次收到公安的信息,安置点的工作人员就在门口做好准备,先让其做抗原自测,再进入缓冲区进行安置,降低感染风险。北场临时安置点陆续接收因封控而滞留在外的外卖快递小哥、施工工人、物流司机等社会人员及闲散流浪、无家可归人员,由25人增加至49人,高峰时期曾多达80余人。社会滞留人员的构成情况比较复杂,需求也各不相同,加大了安置工作的难度。工作人员通过登记造册去梳理滞留人员的基本信息,从衣食起居开始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并制定了公约,慢慢建立起了稳定的秩序。
安置点的厕所由于使用人数较多、环境较脏乱,无人清扫,九亭镇二级巡查组第一组组长徐金华作为被派来安置点的一位机关干部,他发挥老党员精神,主动承担起清扫厕所的工作。工作人员们除了负责安排核酸检测,发放抗原自测盒和防疫物资外,也积极承担起安置点内所有的垃圾清理、场所消杀还有卫生打扫等工作。徐金华与同事遇到一些患有慢性病的安置人员身边没有药的情况,自掏腰包帮他们到药店、卫生院配药。对于滞留人员的温饱问题,还会拿出自己的日用品提供给他们。正是由于工作人员们细致入微的服务和管理,安置人员们也主动配合起防疫工作,并且自觉遵守安置点的公约,一起维护这个临时的“大家园”。
北场临时安置点也在努力为他们协调接收单位,如果有愿意接收的单位、企业,工作人员便会按照核酸检测48小时内阴性的结果,将他们安全输送。在北场临时安置点的妥善安排下,已有十几名安置对象被安排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有的去了九亭镇集中隔离收治点开展保洁工作,有的去了特保公司维护小区的治安并且协助居委、物业开展抗疫工作。还有十一名安置对象主动提出参加九亭镇志愿者团队,参与了政府发放物资的志愿服务,和镇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们一起连续熬战数夜,完成了物资的卸货、搬运、堆放、打包等一系列工作。
受助于北场临时安置点的滞留人员也纷纷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工作人员感慨道:“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真情实感,他们接受我们的帮助,并且支持我们的工作,甚至愿意反过来帮助我们政府开展防疫工作和志愿者服务,让我们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