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2022-03

寻找传家宝第97集 | 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的纪念,凝聚了核试验人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

来源:
系统管理员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市民修身系列活动向在沪生活、学习、工作的各类家庭,征集承载一代人精神或一个时代良好家风的“传家宝”,希望穿越历史烟云,带你感受不朽的传承。

投稿来源:静安区妇女联合会 边渭棠家庭

在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居住着一位曾参与我国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的老人——边渭棠。他家的传家宝是当年参加试验的纪念。1941年,边渭棠出生在一户普通的工薪家庭,兄弟几个都非常热爱学习、努力上进,大哥在南京航空学院任职,二哥毕业于东华大学,排行最小的边渭棠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也求知若渴,聪颖好学。

pic_001.jpg

1960年,边渭棠高中毕业,正值部队大力培养国防现代化建设科研人才的时期。边渭棠便响应号召、应征入伍,凭借优异的成绩被部队选调至同济大学物理学专业进修。四年后,边渭棠学成回到部队,被分到原子防护研究所担任实习研究员,开始了他长达十几年的核弹研究工作。

pic_002.jpg

六十年代,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核武力威胁,党中央作出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边渭棠怀揣着巩固国防的强烈使命感和必胜信念,一头扎进了罗布泊无人区的茫茫戈壁滩中。飞沙走石、荒无人烟、严重缺水、通讯断绝……边渭棠和同事们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每天赶三十里路到试验基地,空爆、地爆、地下核试验他都全程参与。为了纪念两次核弹爆炸试验成功,边渭棠给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取名“边捷”,寓意胜利凯旋。

pic_003.jpg

核试验过程中,从前期图纸设计到布置、检查试验现场,再到后期挖掘、回收试验器材,要求极为严格,且要承担一定的核辐射风险,边渭棠说:“做这项工作必须要一丝不苟,出任何纰漏都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们执行任务时也是反复检查核对,做到‘忙而不乱’,确保‘万无一失’。”核试验期间,除了要承受恶劣自然环境的侵害和核辐射的风险,边渭棠内心还有着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由于核试验有严格的保密规定,每次离家出任务的三个月里,边渭棠不能告诉妻子自己的具体去向和所从事的工作,并且期间完全断绝通讯,导致小儿子出生时妻子无法联系上他,等到试验结束后回到单位,获得领导特批后他才得以回家探亲。这样的任务边渭棠前后共执行了六次,也落下了支气管扩张的病根。

pic_004.jpg

很多年后,儿女们才知晓自己的父亲正是参与新中国核试验伟大事业中的一员,都觉得父亲那一代人太不容易,很伟大,并深深为他感到骄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奋图强”是那个特殊年代核试验人的初心和精神的集中体现,边渭棠据此凝练出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自主自立,奋斗不息”,并以此教育下一代:干事创业一定要自食其力、刻苦钻研、努力奋斗,美好生活才会到来!

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的纪念,凝聚了核试验人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励后辈自主自立,奋斗不息。

“寻找传家宝”报名方式

征集对象:在沪生活、学习、工作的各类家庭

作品内容:1.反映家庭成员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的深厚情感;2.反映家庭成员(特别是父辈、祖辈)在建党百年历史中的动人瞬间;3.反映家庭成员在党的领导下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图景;4.反映家庭成员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见证上海日新月异发展的切身感受。

应征途径:1.视频及简要介绍发送至邮箱wmb2021@163.com;2.若无法直接以视频形式报送,可将文字或照片线索,邮寄至“徐汇区高安路25号活动指导处收”,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