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市民修身系列活动向在沪生活、学习、工作的各类家庭,征集承载一代人精神或一个时代良好家风的“传家宝”,希望穿越历史烟云,带你感受不朽的传承。
投稿来源:青浦区 诸妹头家庭
家住青浦区练塘镇东泖村的诸妹头,家中的传家宝是一台织布机。这台织布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泖村的老木匠打造的,传统工艺的榫卯结构和使用者的爱惜让它保存至今。它也是东泖村妇女关于织布、关于东泖村最深刻的记忆。
织布机
诸妹头阿姨回忆:“以前,每天早上妈妈都会坐在织布机前织布,而自己白天在草场打工,晚上回家后继续织布。过去不是每家都有织布机的,一台织布机要好几家人家使用。”如今,六七十年的时光过去了,这台织布机依旧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织布机
近年来,东泖村发展特色织布文化,打造织布体验点,这台织布机便放在织房里供大家参观和体验,成为了东泖村织布团队阿姨们的“团宠”。农闲时,大家一起用它织布,为前来体验参与的游客展示织布这个非遗纺织工艺,讲述东泖村和织布、织布机之间的故事。
游客观看织布过程
作为东泖八元素之一的织布有着它自身独特的魅力,东泖村现在还保留着这一纯手工织布工艺。纯手工织布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从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十几道工序。2020年,东泖村妇联干部用智慧创新传统、引领时尚,带动手巧的阿姨们一起学习,教会大家将织好的布做成新潮好看的布包。后来,又开发了清新素雅的旗袍、手包、钱夹、鞋帽、发圈等土布系列产品,让练塘土布焕发新的生机,让更多人体会到“匠人精神”和传承的力量,感受非遗的独特文化魅力。
织布机织出的布料做成的包包
“以前的时候条件不好,织好的布匹主要是自己用,多出的布也会拿去卖。”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勤劳的东泖村阿姨们,用织好的布做衣服、做床单。“穿着自己织的布做好的衣裳,感觉很不一样。”身穿土布做成格子衬衫的阿姨高兴地说道。
身穿土布衬衫的东泖村阿姨
如今,这台织布机不仅是诸妹头家的传家宝,也是东泖村的村风体现,更是东泖村几代妇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见证。阿姨们身上的这些优良品质不仅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更是影响祖祖辈辈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的宝贵财富。
一台勤劳致富的织布机,见证了东泖村几代妇女的勤俭奋斗,激励后辈传承非遗技艺,弘扬传统文化。
“寻找传家宝”报名方式
征集对象:在沪生活、学习、工作的各类家庭
作品内容:1.反映家庭成员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的深厚情感;2.反映家庭成员(特别是父辈、祖辈)在建党百年历史中的动人瞬间;3.反映家庭成员在党的领导下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图景;4.反映家庭成员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见证上海日新月异发展的切身感受。
应征途径:1.视频及简要介绍发送至邮箱wmb2021@163.com;2.若无法直接以视频形式报送,可将文字或照片线索,邮寄至“徐汇区高安路25号活动指导处收”,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