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2025-04

长宁:“感觉很神奇!”当长宁学子遇见古琴艺术……(4.18)

来源:
文明上海编辑2

听音识曲,轻抚古琴,感受古韵之美!4月18日,2025年长宁区“国风中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遗进校园活动来到建青实验学校,让学校师生们与古琴艺术来了一次“零距离交流”!

活动邀请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虞山吴派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刘淳川以《太古寻音——体会中华传统音乐美学与人文精神》为主题,与师生们开展了一场别有韵味的古琴赏析。活动开场,刘淳川用一段古琴表演与台下师生们互动,让大家猜猜演奏的是哪支乐曲。《洞庭秋思》《平沙雁落》《流水》……大家的答案各不一样,但对古琴的兴趣却愈发浓厚。

活动现场.jpg

活动现场

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汉民族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中国古代乐器众多,早在周朝就根据乐器的材质将乐器分为金、 石、 土、 革、丝、木、匏、竹八类,合称“八音”。

古筝.png

古筝

“古琴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通过打谱可以更加让它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讲课中,刘淳川从古琴的历史,到演奏的指法,再到高山流水遇知音、孔子学琴等典故,由浅入深、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古琴文化,时而演奏一段,让师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古琴的特点和琴韵的优美。

活动现场.jpg

互动环节

互动环节,高二学生小吴有幸上台,在刘淳川老师的指导下,拨弄琴弦,小试一番,现场体验了一下古琴演奏的乐趣。“感觉很神奇!短短一节课,让我体验到了我未曾了解的东西!”小吴表示,自己虽然也学乐器,但完全没接触过古琴,在台下看和在上台亲自体验的感觉也完全不一样。“今后会在这方面多研究、多了解,特别是中国传统的乐器!”小吴说道。

建青实验学校的老师们认为,课程让大家了解到中国许多优秀的民族乐器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一直延续到现代音乐。“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当中,也会注重对非遗文化的延伸学习,今天有老师的现场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具体、深入地了解这门艺术。”学校艺术老师黎雯越表示,“这对于孩子们未来在艺术素养的积淀和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有很大的推进作用,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建青实验学校在教学楼一楼设置的非遗角,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认识古琴。.jpg

建青实验学校在教学楼一楼设置的非遗角,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认识古琴。

今年,由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和区文旅局主办的2025年长宁区“国风中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来到长宁校园,通过“非·长”传习工坊的形式,帮助广大未成年人深入学习了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来源:文明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