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2025-07

闵行:这场家风课为200+孩子厚植信仰、责任与传承

来源:
文明闵行

7月,“清风润家 德润人心”家风培育主题讲座在浦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举行。活动聚焦传承红色家风、弘扬工匠家训、守护乡土家规,特邀顾慧娜、潘阿锁、周曙明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家风讲述人”,为孩子们带来关于信仰、责任与传承的生动课堂。逾200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参与活动。  

文明实践+红色传承:赓续精神血脉

顾振烈士之女顾慧娜的讲述,不仅是对父亲的追忆,更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思政课。她深情展示那泛黄的“光荣之家”证书,既是顾氏三代人相继投身革命的红色接力,也是“舍小家为大家”家国情怀的具象传承。她寄语孩子们:“父辈用热血守护家国,我们则要以好家风守护心灵家园。”这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以红色文化滋养心灵,以革命精神铸魂育人的生动写照。

文明实践+匠心筑梦:奋斗成就未来

“中国好人”潘阿锁以自身从一线工人成长为行业翘楚的经历为例,讲述了父亲那句“当工人就要当技术尖兵”的家训,是如何激励他不断追求卓越的。在现场,他展示了记录着40多项技术突破的30余本笔记,将工匠精神具象化:“一凿一斧皆用心,做人做事亦如此。”他将培养子女专注、严谨、创新的品格,比作一项宏大的“匠心工程”,号召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践行“一丝不苟”的态度。他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优良的家教家风,是塑造坚毅品格、抵制外界诱惑的坚实基石。

文明实践+沪谚新解:文化滋养心灵

沪谚传承人周曙明从文化传承的角度,阐释了乡土家规对守护精神家园的重要性。他吟诵《炒寒豆,卖寒豆》等沪谚童谣,讲述蕴含其中的“积善成德”、“勤俭持家”等传统家规智慧,让孩子们在朗朗上口的乡音韵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做事一心一意和保持良好家风的重要性。“沪谚是老祖宗留下的‘活化石’,是根植于乡土的家规家训。”活动尾声,孩子们还共同参与了“移风易俗对对碰”小游戏。

从泛黄的“光荣之家”证书到技术攻关的工匠笔记,从创新的“沪谚童谣”到移风易俗小游戏,这些生动的文明实践载体,让优良家风从“家庭私德”升华为“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