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办指导、崇明区精神文明办主办的“德润申城”新时代好榜样直播间推出“8·19中国医师节”专场。6位来自崇明卫生健康系统的基层医生走进直播间,用“沉浸式”分享,讲述“把患者当家人”的初心故事,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注入温暖医德力量。
精准医疗,超声探头成“基层慧眼”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刘岚,13年里牵头组织开展区域内6项新技术,培养17名社区超声医师,实现崇明社区超声“从无到有”。她通过微血流成像揪出潜在癌前病变,用影像为88岁老人避免不必要的开刀,让“大病不出岛”成为现实。
分秒必争,为中风患者抢出“黄金时间”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顾晓君带领卒中团队进村入户普及“中风120”口诀,建立“社区—医院”绿道,一次次为偏远海岛家庭托举重生希望。
24小时在线,家庭医生守住“最后一米”
长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谢邦中,五年如一日为瘫痪老人上门更换胃管;危急时刻,以环甲膜穿刺救回窒息患者。他说:“居民需要时,我们必须在。”
急救雷达,一滴冷汗“嗅”出心梗
崇明区医疗急救中心主治医师冯宝云雨夜转运一名“头痛”患者,凭借额头的细小冷汗判断心源性休克,在车上完成心电图并启动导管室,最终跑赢死神。
心灵灯塔,让精神障碍患者重返职场
崇明区精神卫生中心张爱果医生把一名三次中断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陪”回社会。带领25人心理热线团队一年接听3000余通电话,她说:“哪怕一点点光,也能照亮他们的世界。”
中医新潮,短视频让岐黄之术“潮”起来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中医内科薛漪倩线上把咳嗽寒热、膏方服用等中医知识拍成趣味短视频,线下带教社区老人按穴位助眠,让“治未病”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他们以担当为脊,以仁心为峰,铸就了大医精诚的“精神海拔”。从“精准之眼”到“心灵灯塔”,从“急救雷达”到“中医新潮”,6位医生的故事汇聚成“德润申城”温暖坐标。崇明区将持续放大“新时代好榜样”示范效应,为高标准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营造崇德向善、尊医重卫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