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2024-11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推动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新跃升

来源:
上观新闻

l_3406.jpg

城市作为各类要素资源的集中枢纽地、创新活动的核心策源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是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现代化进程中塑造物质文明的主阵地。作为一座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全面贯彻、自觉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担负起城市承载的国家战略、特殊使命,不断推动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新跃升,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更高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在探索破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主要矛盾中争当表率与示范。

辐射引领的核心功能全面增强

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强化这“四大功能”,事关城市本身的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能级的提升,也是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重要指向。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确保全球优质资源汇聚上海“为我所用”,释放更多更优的发展机遇,打造人人能出彩、人人都向往的国际化大舞台;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氛围,是对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的大力弘扬;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探索全球科技与产业前沿领域,壮大高能级市场主体力量,为提升人民收入、消费水平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保障;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巩固上海长期引领开放风气之先的地位,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增强城市软实力,更好促进全市人民共享美好生活。

“五个中心”建设是上海增强“世界影响力”、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属性、释放“国际大都市”魅力的基础性支点。上海着力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国际经济中心建设方面,2023年上海GDP位居世界城市第5位,继续在国内城市中位居首位,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度持续强化。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加强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集聚14个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功能不断完善,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35)排名中位居第6位。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方面,全力提升贸易枢纽功能,实施总部增能行动和全球营运商计划,加快集聚和培育一批高能级贸易平台,口岸货物贸易总额继续保持全球城市首位。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增强航运枢纽资源配置功能,加快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新华·波罗的海航运中心指数中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三。在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方面,科创策源功能加快凸显,高水平科研机构落户上海,启动实施关键技术攻关行动,上海—苏州集群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一轮的科技创新集群排名中位居全球第五。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3+6”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强劲。上海初步形成以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六大重点产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高技术船舶、新材料、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产业发展的创新活力不断吸引人才和资本,产业发展的成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惠及人民提升福祉。

新生代数字经济集中发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度培育。上海已形成业态最为完整的数字内容产业链,占据全国30%的网络游戏市场、60%的金融信息服务市场、70%的O2O生活服务市场,引培拼多多、携程、东方财富、哔哩哔哩、小红书、阅文集团、优刻得等C位企业,“一核两C圈”的互联网产业蓝图日益成为上海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人民提供了丰富多元的产品、消费、就业选择,为创新城市治理新工具、新路径、新手段奠定产业与技术基础。

服务、消费、文化“上海品牌”全力打响,彰显高品质生活标杆效应。2023年服务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5%,消费规模居全国城市首位,进博会国际声量和溢出效应显现,“上海服务”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名企、名园、名会、名赛等品牌。将品牌建设紧密融入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中,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引领作用不断显现。

人尽其能的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

培育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形成人人共建美好城市的生动局面。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正从形成基本框架体系向实现核心功能跃升,在《自然》最新《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排名全球第3位。世界级大科学设施数量、投资金额及建设进度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已建和培育各类功能性平台20余家,集聚人才超过2000名,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超过500家,90%以上为社会力量兴办,覆盖38万多科技类创业者,撬动科技投资和产业规模近百亿元。

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创业平台、事业舞台。2017年以来上海营商环境建设逐年迭代升级,法治元素日益凸显,市场活力得以激活。首创并持续打响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品牌,各区积极打造“一区一品”特色营商环境创新名片,浦东新区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临港新片区打造营商环境制度创新高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区域营商环境品牌成为吸引特色专才的强大磁极。

建设引领全球的人才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沪两院院士占全国比例超过10%,国家高层次人才数量逐年攀升,东方英才、东方学者稳步增长,上海青年人才队伍不断成长。《2021“理想之城”——全球青年科学家调查》显示,上海对3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吸引力全球最强、青年科学家创业动力全球最强。上海已将引才留才政策从福利驱动向事业驱动转化,完善金字塔式人才发展体系,健全多元化人才选育渠道,深化人才全方位服务保障机制,完善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支撑平台。

改革开放试验田创新效应持续释放

自贸区改革取得新突破,制度型开放高地功能显现。上海坚持全球视野、对标意识、更高站位、更大突破,在国内率先探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在临港新片区对照国务院制度型开放方案,在数据跨境流动、跨境离岸金融、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领域率先开展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上海以扩大高水平开放破题改革的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怀,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为人民享受发展红利谋求更加丰富的机遇。

发挥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为更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战略通道。2024年前5个月,上海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创历史同期新高,10年间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扩容近2倍。中欧班列“上海号”已实现中欧线、中俄线、中亚线去程和回程全覆盖。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使上海成为国内最大进口消费品集散地和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地,极大丰富人民消费选择。上海口岸消费品进口总额占全国比重提高到40%以上,世界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度超过90%,国际零售商集聚度位居全球城市第二,首发经济独树一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以“金融活水”助力实体经济。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量,持续增加对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的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加大对早期科创企业的支持。2023年工信部发布《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上海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连续三年排名第一。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截至2023年底,上海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4万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首单“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首单低碳转型绿色公司债、首单“碳中和”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等在沪陆续发行。积极推进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在创新养老金融、医疗金融产品上精耕细作、积极作为。在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想人民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增强金融服务的多层次性、多样性、可得性和普惠性,以人民和企业的金融获得感、满意度为尺度衡量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效,使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