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依托东岸滨江丰富的地标资源,浦东新区推出东岸滨江新时代文明实践带行走线路,串联起沿线30个地标、20个滨江故事,进一步推进浦东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区,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蕴含着推动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培育时代新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作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一系列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部署。
前不久,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既是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经验总结,也给未来建设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指明方向。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指示,浦东新区在全区范围内建设了“1+36+1347”个区级、街镇、居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依托22个望江驿推动东岸滨江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联动陆家嘴、自贸区世博片区等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阵地联盟,并推出177个具有浦东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0条文明实践线路。
如今,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把文明的馨香送往千家万户,把建设中的浦东引领区装点得分外美好。浦东明确,要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往实里走,打通理论深入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始终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群众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实效,换取广大人民群众扎扎实实的幸福感。
学习阵地丰富 理论宣讲深入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地区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的权威评价,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则是文明城市的升级版。去年12月,浦东新区率先打响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区”发令枪。
创建工作启动后,浦东即提出“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和有效资源全力开展全国典范城区创建,将浦东建设成为新时代的信仰之城、首善之城、幸福之城、魅力之城、善治之城、共享之城”的生动目标。其中,目标之首“信仰之城”的打造,就是聚焦思想宣传和理论武装,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统领和依托。
浦东新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区,需要积极创新实践。特别要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阵地,用好志愿者团队的力量,加大理论宣传和学习,推动全区上下滋养信念信心,从而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城市的文明程度。
短短一年间,浦东利用区中心阵地优势,打造“浦东党史学习教育服务综合体”,指导36个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共享空间”设置,成为党史宣讲的主阵地。今年下半年,推出《马克思漫漫说》动漫互动思政课等精品项目并向36个街镇实践分中心配送,受到市民群众和青少年的热烈欢迎。
如今,很多宣讲品牌,已经深入民心。其中,“百年党史路 奋斗新征程”党史学习教育巴士课堂,运营超3000场,累计近5万人次参与,成为流动的文明实践课堂;推出东岸滨江新时代文明实践行走线路,成为热门网红打卡地;持续开展浦东新区红领巾讲解员活动“十万少年看浦东”、“百万女性学党史”、“百名工匠劳模讲党史”、“百万家庭啄木鸟行动”、文明实践微旅行、文明浦东行等面向不同职业的学习宣讲,引领全区市民参与文明实践;街镇分中心结合区域特色,推出“洋泾港直播”“航头说”“曹路故事”等宣讲品牌。
不久前,浦东成立了百人宣讲团,各街镇、机关单位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园区、硬核产业、田间地头、机关事业单位,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重要的学习载体,已经成为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和理论传播的“学习大书房”。
此外,整合全区优质资源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联合团区委开展青年英才营“新时代文明实践”班,推出《寻找浦东青年最美志愿故事》,助力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区创建。与浦东图书馆联手,推出“书香沁润浦东 阅读引领未来”浦东新区第二届“寻找最美书香人”活动;与区妇联联手,推出彩色爱心斑马线;与卫健委合作,推出文明实践公益健康社区行活动。
聚焦百姓民生 强化文明实践
两年前,位于陆家嘴黄金地段乳山路102号的“活力102”公园对外开放了,占地总面积逾3200平方米,是一个融合了体育健身、文化展示、互动体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
最让居民陆先生和儿子小陆感兴趣的,是里面开设的射箭馆。这可不是普通的射箭练习场所,它还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射箭协会的办公地,更有国际射箭比赛的赛手过来教习。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小陆同学不仅拿到了市级射箭比赛前十的名次,还以射箭特长被杨思中学录取。
陆家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志伟说,“活力102”公园,曾经是一块充斥违章搭建和生活垃圾的空地,经过民意调查和民主决议,改造成为“嵌入式体育家、生活家”,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为了让一些国际知名体育赛事在陆家嘴落户,“活力102”还吸引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射箭协会、上海活力102体育俱乐部、上海陆家嘴垂直登高俱乐部、林峰国际象棋图书馆、上海陆家嘴国际象棋俱乐部、上海陆家嘴咖啡文化中心6家单位挂牌入驻。
文明实践的终点和起点,始终是民生。以祝桥镇的“铁三角”民主议事厅为例,2020年启动的祝桥镇临港新片区一号地块动迁安置项目曾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矛盾。“铁三角”成员为有异议的村民翻阅宅基地证档案,一家一户地帮助解决;对于有家庭内部矛盾的,“铁三角”成员通过积极调解,让村民家庭内部形成协议。在进行了一轮矛盾处理和调解后,“铁三角”成员还对村民进行满意度回访,如果村民对动迁安置还有不满意的地方,“铁三角”成员秉持着“以情征收”的原则,再与拆迁办进行合理范围内的协商。
通过“铁三角”议事会的不懈努力,先进村305户提前完成签约。村民们从先前的诸多不满、矛盾重重到有序签约,最终保证了项目清盘。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浦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瞄准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切实履行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赞誉。
去年以来,浦东在全区文明单位广泛开展“圆梦新时代 为民办实事”主题活动,落实一批民生实事项目,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共收到以文明单位为主体的资源近500项,经梳理形成近百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配送项目清单,包含了资金、场地、服务项目、志愿者等多种类别的资源,并通过“志愿云”平台陆续与街镇、社区对接配送。
下一步,浦东还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作用,加强文明实践动员、整合、引导、服务、创新、保障能力,聚焦全方位引领,最大限度发挥文明实践中心的综合效能,吸引更多市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乐享文明实践,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志愿汇聚力量 服务温暖人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
2021年12月30日凌晨,寒风吹拂,落叶飞舞。而枯黄落叶,立即被一支长长的铁镊子夹起来,塞进黑色的垃圾袋里。这一干脆利落精准的动作,来自于一名70多岁的阿姨。她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外面套着黄色志愿者马甲,发现一片落叶、一张碎纸、一个塑料袋,就会立即上前捡拾起来。
这个画面,深深地印在了路过的浦东文明创建处负责人曹忠的脑海中。他还记得,志愿者阿姨忙碌很久后,从包里翻出暖水杯,由于天太冷,用力拧了很久也没拧开。他凑上前去帮忙,杯盖打开时,因为温差原因,热水立即喷涌而出。
志愿者阿姨喝着热水,笑着向曹忠点头致谢。曹忠说:“我更应该谢谢的是这些志愿者们。是他们的志愿行为,保护了文明成果,感染了更多的群众,继而让更多人自觉践行文明。”
在浦东有一支庞大的志愿者团队,不仅有耄耋老人、垂髫儿童、全职妈妈、白领精英,还吸引了外籍人士的参与。
即使工作再繁忙,Lota总是把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排在第一位。他是德国公司驻上海办事处负责人,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并热心于社区志愿者服务。疫情期间,他做起了疫情防控志愿者,到张江碧波路居民区门口帮忙测量体温;平时,喜欢羽毛球运动的他,还开设了免费的羽毛球培训班,义务教授居民打球;他不仅自己做志愿者,还会带动身边同事一起做志愿者。
像Lota这样的志愿者,张江镇还有很多,他们自发成立了张江镇Ifor外籍人士志愿服务队。这支团队成立于2016年,现有注册志愿者18人,分别来自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等国家。通过张江镇境外社工服务站的牵线搭桥,他们聚在一起。Ifor有三层意思,一是I am a foreigner,表示外籍人士的属性特征;二是把“I”中文音译为“爱”,表示这是一群有爱的外籍人士;三是“for love”“for every one”“我因爱而来,为所有人服务”。
张江镇党群办副主任沈璐说,张江镇河道治理、垃圾分类、文明创城、楼道改造、帮扶困境儿童等活动中,都有Ifor外籍人士志愿服务队的身影。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Ifor外籍人士志愿服务队,纷纷站上了所住小区的第一线,与中国志愿者携手抗疫。
寒假时,洋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的阅览室里,出现了祖孙三代的身影:全职妈妈严阿姨和母亲钱奶奶,平时母女俩每周五上午都在这里做志愿者,寒暑假则带着两个孙子一起来。母女俩负责整理书架、阅读引导,有时还会为读者进行读书分享;两个男孩就学着妈妈和外婆的样子做事情。春节前,擅长书法的他们,还写了许多“福”字,赠给读者、志愿者和工作人员。
据浦东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宋冬梅介绍,全区建设市、区两级志愿服务基地71个,超过130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4000个注册志愿服务团队活跃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年度发布志愿服务项目8600多个。以区中心为主阵地,成立宣讲、文化、科普、卫生等10支专业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活动。今年,做好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截至目前,全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3584个,招募上岗志愿者19万人。开展高温慰问走访,举办“微光成炬 同心守‘沪’”志愿服务交流展示活动。
引导群众参与 推动基层治理
浦东新区提出,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统领,开创文明城市建设新局面,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打造“共享之城”。这实际上指向现代文明的更深层次。
近年来,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入推进,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勾画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圆,是政府力量的有力补充,成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如今,走进航头镇汇仁馨苑居民区,以“馨”为开头的单元楼映入眼帘:馨家楼、馨庭楼、馨和楼、馨睦楼……展示不同主题的楼道文化,串起文明、和谐的浓浓邻里情。
在打造新厢里邻里新风情的同时,汇仁馨苑社区居民们在居委会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把楼门前的绿化带、小花坛进行“微更新”“微打造”。“阿拉这里的居民按照不同主题进行布置,精心打造,看着我们自己动手打造的这片花园,赞哇!”居民沈阿姨自豪地介绍道,“自从有了这片生态花园,每天都会下楼遛遛狗、晒晒太阳、拍拍照。”
汇仁馨苑是经济适用房居住区,总户数1194户,小区居民来自杨浦、黄浦、闸北、浦东,可以这样说,楼上楼下不知名,隔邻隔居不知姓。如何消除这种邻里“冷漠症”?汇仁馨苑社区以“幸福·共享”自治为切入点,以党建引领推动社区共治善治,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缤纷社区建设,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的第二个家。
为了小区外观“颜值”不反弹、内在“气质”不降低,汇仁馨苑社区设立“百花园”自治金项目,划分特定区域,组织社区内喜欢种植花草的居民成立“四叶草”花友会,让“花友会”成员们自行打理打造家门口的小花园,提升小区绿化观赏性,让居民回到小区便能感受到“家”的美好与温暖。
如今,转角遇到绿,不仅美化了小区环境,也让汇仁馨苑社区居民能够真正融入民主协商性、居民参与度、多元共治性多方面提高的活动当中,让社区自治氛围更加健康、浓郁。
浦东新区领导介绍,未来浦东新区将积极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浦东“引领区”建设、典范城区创建同频共振。继续提升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功能,依托浦东互联网企业集聚优势,创新与企业的合作方式,打造新型文明实践阵地。同时,聚焦群众需求,打造一批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文明实践品牌和项目,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拓展文明实践空间和内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获得感、幸福感。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浦东新区将持续围绕服务浦东引领区建设中心工作,以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争创工作,不断提升浦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水平,着力构建具有浦东特色的人人参与、人人服务、人人受益的文明实践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