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2022-03

社区生活幸福指数还能提升吗?从为居民办实事入手→

来源:
系统发布人员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当前,全市上下正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正值全年工作收官冲刺阶段,“关心市民生活,办好民生实事”是上海各级政府部门始终放在心上的宗旨。带你一起走进虹口区,看它如何解决居民“急难愁盼”,让居民生活更幸福→

老弄堂里的新生活

说起多伦路,很多人第一时间想的可能是“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是街边风格迥异的小楼,是众多课本人物的居住地。但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是随着时间推移带来的“破旧不堪”。

四川北路街道的多伦路居民区党总支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让老弄堂华丽蝶变,让居民收获新幸福。

pic_001.jpg

在多伦居民区的辖区内有一条老弄堂——大兴坊,它的房屋类型有欧州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新里、上海老城厢样式的石库门,还有中国院落式的大庭院等三种建筑风格,别具文化风情,承载着许多居民的美好记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兴坊外墙斑驳、铁窗生锈、公共厨房破旧不堪。对此,翻新改造工程被提上日程。

多伦居民区党总支积极会同街道有关科室、相关施工单位不断实地走访、研究、分析、商量大兴坊修缮的具体细节,细细打磨、精心雕琢,每次走访都能刷到五位数以上的步数。

pic_002.jpg

从屋顶的结构、公共空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再到修缮过程时碰到的居民难题,党总支都认真细致地站在居民的角度考虑,为居民解难题。

最后,历时半年的大修终于完成,本着“修旧如旧”的理念,修缮一新的外立面,包括每一扇窗户的铸铁窗栅都重刷新,每个门洞外框架也都修缮成了石库门独有风格,每一条线,每一个花纹都是细致地刷新,每一栋房子恢复了它原来的面貌,百年老宅终于落出了原有的面貌,同时,也让在这里生活的众多居民住上了“新房”。

背街小巷改造 贴心又舒心

“阿拉这条小马路最近发生了大变化,让居住在周边的老百姓出行方便了许多,看看也舒服。”家住蒋家桥路的一位居民颇有感触地说,过去这里坑坑洼洼,路都不平整,现在平坦又宽敞。

pic_003.jpg

蒋家桥路是虹口区的一条背街小巷式的小马路,马路两边还有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平时,送孩子上学、上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等都要经过这里,因此,这条巷子人流量和车流量都比较大。但多年来,这条小马路道路狭窄,加上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让本来就拥挤的道路变得更加拥堵,路面上的水泥也被过往的车辆碾压得坑洼不平,行人和车辆叫苦不迭,呼吁对背街小巷式的马路进行升级改造。

pic_004.jpg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针对在走访中发现的问题,虹口区欧阳路街道联合该区市政部门对蒋家桥路进行升级改造,解决居民群众的期盼。

日前,虹口区的蒋家桥路、四达路(紫荆花园—祥德路)等升级改造工程已完成。马路宽敞平整,车辆停放秩序井然。居民表示,过去到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就害怕走这条马路,高低不平。现在修得这么好,老年人也不怕摔倒了。

人文+绿色 建筑可阅读

不知道有多少市民注意到吴淞路天桥附近多了一个街角花园,各色绿树、花卉层层叠叠,还增设了休闲座椅。

pic_005.jpg

此前,吴淞路天桥的电梯进行了改造,但由此对周边人行道、绿化景观等设施环境不可避免带来影响,虹口区建管委牵头对电梯井周边进行了环境整治提升改造,以“重温旧时光、唤醒城市文化记忆”为主题,以虹口特色建筑、周边历史印记为点缀,打造了特色景观空间。让不少路过的市民,或前往医院就医的老人停下脚步,在这里坐一坐。

pic_006.jpg

这个街角花园以“时光花园,里弄印记”为文化故事线,利用兴业里、东兴里、寿椿里等吴淞路、海宁路周边老旧弄堂的简笔画作为装饰,让附近居民可以追忆历史,也给这个小花园又添上了不少人文情怀和怀旧气息。 

“这个区域周边历史文化元素很多,虽然有一部分建筑随着城市发展被拆除了,但还有一部分保留着,这些保留下来的老建筑功能进行了调整,我们希望把这些元素都充分挖掘出来,在这次改造提升中做一些融合和呈现。”虹口区建管委工作人员表示。

pic_007.jpg

垃圾分类市场化

虹口区玉田新村是1957年建成的老旧社区,有4300多户居民,老年人占50%以上,且外来租房人员多,垃圾分类一度难度很大。2019年7月实施垃圾分类后,垃圾箱房点位主要靠社区志愿者、居委干部等值守的“运动式”管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曲阳街道玉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荣美表示,街道及绿化市容部门每年还要贴补管理费用近10万元,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pic_008.jpg

在垃圾分类管理中,如何能做到既不增加额外经费补贴,又能提升住宅小区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和服务水平,是社区治理的一个新命题。

为此,虹口区曲阳街道从今年下半年起,选择玉田新村居民区作为试点,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与物业企业合作,探索实现物业减负、居民满意、实效提升、企业盈利等多元参与、多方共赢的善治方法,通过治理手段解决垃圾分类管理问题,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困局。最终形成了“玉田模式”,玉田新村也由此成了全市首个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管理垃圾箱房的社区。

pic_009.jpg

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管理垃圾箱房能不能赢利?如果没有赢利,又如何维持下去?第三方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管理这四只垃圾箱房还没有赢利,正在运用市场化的方法,开展各类垃圾的回收业务,如回收旧报纸、衣服、旧家电等,使其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疏堵结合 “飞线”不“飞”了

位于虹口区场中路32弄的忠烈小区建成于1988年,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实惠的租金,租客越来越多。人员结构变化,带来一系列社区治理问题,包括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据了解,小区现有电动自行车200多辆,而有电动自行车出行需求的居民有1000多人。

虽然,今年五月新修订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已经正式施行,但是很多居民为贪图方便还是会“飞线”充电,造成安全隐患。但处罚,治标不治本,只有疏堵结合,才能从源头解决。

pic_010.jpg

此前小区只有一个放置自行车的二层车棚,无法满足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的需要。但是,小区居民切实的充电需求和安全问题必须同时解决。因此,在2018年,作为美丽家园改造工程的一部分,小区启动了车棚改造项目;2020年,物业又因地制宜地在小区选择两片空地,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点。

pic_011.jpg

如今两层橙色车棚干净整洁,墙上安装了插座,每10辆一组。电动自行车停得整整齐齐,车棚内还配有悬挂式灭火罐和烟感报警器。投币付费方便快捷,收费标准也略低于附近其他小区。小区内另有两个智能共享充电点位,智能充电装置不仅能够识别大功率的“非标”电动自行车,还能识别漏电、过载等,最大程度地保障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安全。

据了解,今年以来,虹口区把工作落脚点放在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痛点、堵点上,把群众的“幸福清单”作为工作的“责任清单”,梳理出群众最关注的背街小巷升级改造等问题,将其作为实事项目予以推进。

综合自:虹口区 上观 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