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25-04

香花桥街道构建“文化+服务”场景

来源:
文明上海编辑

香花桥街道立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文化下乡为重要抓手、以市、区两级文化配送平台为载体,充分发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引领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促进街道居民的互动,积极策划并举办多样化的讲座与培训班,助力居民掌握新技能,通过组织传统节日活动、手工艺展示等,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持续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精神学校。

寓教于乐加强凝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pic_001.png

香花桥街道通过“流动+固定影院”的模式,结合精细化的配送服务,实现了村居点映和街道配送的自主点单模式。这种模式根据各村居的实际需求和观众偏好,提供了精准的“菜单式”服务。在一季度中,街道共组织放映了253部影片,并开展了23场配送活动,服务覆盖了23个村居,惠及了4473名观众。将高质量、受欢迎的电影活动送到基层,打造了“绽FUN行动派•文化三下乡”特色文化配送品牌。街道通过放映涵盖农业技术、卫生健康、政策法规等主题的影片,以生动直观的方式普及知识,帮助村民提升生产技能和生活质量。电影放映成为村民集体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增进邻里交流,强化归属感与集体认同,尤其对老人和儿童而言,是重要的情感联结纽带。同时,街道借助经典戏曲、非遗纪录片等影视作品,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城市现代文化元素,促进城乡文化的深度交融,进一步激发乡村文化的勃勃生机。

激活特色文化活动,创新定制共享平台

为提升农村文化服务水平,街道创新推出定制共享平台自助模式,助力城乡文化资源均衡发展:整合资源,构建了云端服务平台,依托“善治香花桥”公众号,将图书、戏曲、非遗课程等丰富资源汇聚一堂,方便辖区居民通过手机轻松报名参与各类文化活动。通过直播平台、邀请网红打卡等形式,实现街道文化节目实时转播、“线上文化大讲堂”“非遗技艺教学”等活动展示,邀请专家与居民实时互动,打破地域限制。采取问卷调查、意见征询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居民需求,据此精准配送图书、电影、文艺演出等文化大餐,并提供详尽的文化服务清单。同时,积极引入企业赞助,携手街道、园区、企业、村居共同打造微型文化点,配备图书与数字终端,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文化服务。结合春节、中秋、街道大型文体节开幕式等重要节点,策划“村晚”“非遗市集”等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传承。

pic_002.png

街道精选4场非遗沪剧折子戏专场演出,将雷雨《扯支票》、大雷雨《花园会》、庵堂相会《看龙船》等经典剧目直送村居。

pic_003.png

同时开展《匠心竹语——手作果篮》手作果篮融合竹编非遗技艺教学等各类特色活动,让文化服务触手可及,实现真正的‘零距离’体验。

pic_004.png

一季度,《飞驰人生2》凭借其关于梦想与奋斗的励志故事,以及主角挑战极限、自我找寻的剧情,加上诙谐幽默的叙述手法,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喜爱,成为最受村居欢迎的电影。

未来,香花桥街道将继续探索公共文化资源下乡新模式,充分结合辖区特色,探索可持续运营模式,打造文化+服务场景,丰富影片资源,深化配送内容,建立辖区非遗、民俗、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库,开发文化IP主题展演、沉浸式乡村戏剧等定制化内容,让群众享受更优质的文化配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