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22-05

“育儿有良法 同心护未来”之导师篇 ——智慧导师家校沟通对话案例集锦(中学段)

来源:
上海文明编辑

“育儿有良法  同心护未来”之导师篇

虹口区学校家庭教育宣传周已于5月15日正式拉开帷幕,继上次推出 “育儿有良法  同心护未来”之宣教篇后,今日推出中学段的导师篇。

自3-4月我区学校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相继推出《导师们,打开“线上教学”期间家校沟通的正确方式,你get了吗?》三个系列(生活态度指导、生活习惯指导、生活能力指导)后,导师们反响热烈,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提升着疫情特殊时期家校沟通的技巧和能力!截至今日,我们陆续收到了众多导师的家校沟通智慧对话案例,导师们运用自己的专业指导,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引导孩子坚定信念、守望相助、共护家园、发展自我,帮助家长与孩子一起齐心协力去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值此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周之际,我们从中撷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对话案例,和大家一起分享!

对话一:

明确倾诉需求,传递正向能量 

老师,我想和你沟通一下我家小朋友的居家学习情况。我家小孩胃溃疡的情况您是知道的。这个病因为需要静养,而且也不能有太大的压力。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一方面不敢对他的学习提太多要求,但另一方面居家学习这段时间他的作业反馈情况很不乐观。这让我实在是束手无策。现在只要一上网课,我们夫妻俩就坐在孩子身边,陪着他一起读书。但这终究不是个办法啊。这次练习卷他做的感觉很不好。这该怎么办啊?

嗯嗯,我能理解您的心情,孩子的身体是很重要的。网课期间学习环境的改变肯定会让孩子们感到不适应,学习成绩在这段时间有波动也是很正常的。等回到学校之后还会对网课期间的内容开展总复习的。在当下这段时间,我们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学业水平要求可以稍微放宽一些。但相对应的,这段时间正好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的好时机。就像您刚刚说的,你们现在是陪着孩子在上网课,我们可以通过对孩子上网课状态的观察,课下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让听课变得更加高效,如何记到关键的笔记等等。多听听孩子的述说,多发现孩子的变化,多积极鼓励。同时,我们家长也不要过于担心,一看到孩子有错题就接受不了,孩子如果学习上真正有什么问题,我们老师们肯定会及时和家长私下沟通的。妈妈请放宽心,深呼吸一下。

好的,听老师这么说我就放心多了。之后三天不上网课,正好调节一下。

等我批好卷子,我会把答案发出来给孩子看的。到时候我会和孩子一起来整理下错因,看看学习环节上是否有所不足。

好的好的,麻烦老师了。

pic_001.png

(案例提供:虹口区长青学校  葛亦君)

对话二:   

“方舱之旅”的对话         

居家隔离:用心沟通,安抚情绪

老师,我们一家三口今天抗原自测两道杠,已经上报了居委会,但不知道复核结果什么时候能出来,孩子情绪非常低落,昨晚大哭了一场并且没睡好,今天有点低烧,伴有轻微咳嗽。这可怎么办呀?

其实病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态上的崩溃。有轻微症状是正常的,在接种了疫苗的情况下,我们要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将孩子的情绪带动起来,用积极乐观的状态与她沟通,帮助孩子缓解焦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先让她好好休息、多喝热水,居委发的药吃起来。学习方面不用担心,老师会把每天的课程录屏发给她,有任何问题也可以在平台上沟通。

感谢老师的建议,这两天我们自己调整了心态,也在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她的身体状况已经好转,可以正常上课了。但是刚刚接到疾控中心电话,确认复测结果阳性,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拉去方舱,孩子担心不能和我们一起隔离,原本有所好转的情绪再次跌落谷底。

孩子年纪小,面对未知的事情难免会产生一些焦虑情绪,但只要家长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相信也一定能带动孩子共克难关。利用清明节假期,在家里好好休息、恢复身体,耐心等待。可以鼓励孩子向身边的小伙伴倾诉表达,在分担压力的过程中,会让她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也可以让她和我直接进行交流探讨,给予她陪伴与鼓励;此外,学校的心理老师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能帮助她更顺利地走出困境与迷茫。

好的,我们会多跟她沟通,并鼓励她多和同伴、老师倾诉,有什么情况及时和您联系,太感谢老师了!

方舱之旅:分享技巧,保驾护航

老师,听了您的建议之后,经过清明节假期的调整,孩子的身心状态目前都挺不错,我们抗原自测也已经转阴了。但今天接到电话,晚上还是要转运去隔离,我们申请了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不知道之后隔离的环境如何,需要隔离多久,孩子能否正常上课和做作业。

非常开心你们能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说明家长和孩子都是坚强而乐观的人。按照疾控中心的安排进行隔离,可以接受到专业化的收治和休养,不用担心一日三餐,同时也能给家里进行彻底地消杀和通风,降低楼栋传播的风险。学习方面您不用担心,可以先让孩子带好生活用品和上课的设备,届时根据具体情况量力而为即可。在方舱期间,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一切以修养身心为重,行动上听从大白的统一安排。空闲时也可以上课和做作业,学校各科老师会为她保驾护航,分享课程视频、资料,做好课后辅导。

看来我们转运到方舱隔离确实是很有必要的!我已经让孩子带齐了生活和学习用品,感谢学校老师们的支持。方舱条件非常好,我们成为第一批入住“四叶草”的患者啦。我跟娃说了以休息为主,但孩子觉得无聊还是要坚持上课。

看到了您发来的图片,我们应该为孩子认真努力的精神而感动和点赞!但我观察到方舱的学习条件还是比较差,孩子这样坐一天身体会受不了,上课坐累了让她戴上耳机站着听或者躺着听。建议家长督促她课间多活动哦,中午和晚上可以陪孩子一起做亲子运动,在锻炼体魄中增进亲子关系。这次方舱之旅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人生经历,家长可以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学习志愿者精神,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并将感动瞬间记录下来。

谢谢老师的关照,我们会提醒她中午晚上多休息,课间多活动,陪伴她度过难忘的方舱时光。爸爸也已经申请做了志愿者,希望能给孩子做好榜样!

出舱归来:隔屏传爱,播种温暖

老师,好消息,我们拿到了出舱通知书,明天可以出舱啦!孩子这周在方舱生活和学习非常愉快,听取您的建议,我们每天一起做亲子运动,参加傍晚的广场舞,孩子和我们更加无话不谈了,她还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呢!

真为你们感到开心!这次的方舱之旅,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培养了她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锻炼了她在困难面前的意志力。她自己有没有和你们分享过什么体会或感受呢?

孩子说,看到爸爸作为党员志愿者在方舱中忙碌的身影,她也被深深地触动了,她要向所有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们致敬和学习,将来立志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还在课余时间画了一幅画,送给所有负重前行的工作者们。

真是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出舱之后,我们也要和孩子继续保持良性的沟通,增加亲子活动,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帮助她调整作息,回归正常的居家学习状态哦。

是呀,通过这次宝贵的经历,我们和孩子都成长了不少呢!我们之后也会多和孩子沟通,关注她的心理状况,而不是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她的内心充满温暖,才有前行的力量。再次感谢导师!

(案例提供: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东校 何雯)

以上的两段对话,来自我们中学段的导师们,我们导师们对于疫情间的家校沟通都有着自己深深的感触,有导师说,“每一次家校对话的过程,也是导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导师的及时觉察和关心,可以给予家长强有力的支持,引导家长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帮助孩子发现生命美好向上的动力,激发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有导师说,“面对特殊情况下家长和学生的倾诉,我们导师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摸索一套与家长、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为家庭生活的和睦和学生学习的顺畅,默默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还有导师说,“通过‘小手牵大手,导师共同参与’的方式,让家庭和学校结合联系得更紧密,导师要设身处地为家长和学生考虑,多一些关怀和鼓励,给予一些家庭教育方法的建议,相信‘风雨之后总能见彩虹’。”

最后附上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东校何雯老师用心撰写的“导师家校沟通的智慧锦囊”,希望未来能够开启我们更多导师们的智慧家校沟通对话!

导师家校沟通的智慧锦囊

(一)“对症下药”:了解家长和学生情绪波动的原因

因疫情而居家学习期间,大部分家长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直接监督者和管理者,也因此造成了部分家长与孩子发生矛盾甚至冲突,导致学生浮躁、家长焦虑。作为导师,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分析学生及家长产生情绪波动的原因,然后才能帮助其重塑健康的亲子关系。

在进行家校沟通前,导师可以通过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等沟通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在进行家校沟通时,导师可以给家长更多叙述事情、表达感受的机会。导师在倾听中收集更多的信息,探究情绪波动背后的具体原因,客观地评估家长的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并给予相应指导,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善用技巧”:做家长和学生情绪的调节者

作为导师,做好家长和学生情绪的协调者至关重要。在归纳总结出学生焦虑的原因后,导师要与家长做好线上“云沟通”,并给出有针对性的疏导建议。导师要成为家长和学生的知心陪伴者,专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学会倾听、共情等技术,能有效提高导师的情绪觉察能力,帮助导师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捕捉家长和学生的情绪表现,读懂情绪传达的信息,回应家长和学生的内心需求,从而使之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避免产生消极心态。

导师要指导家长理解、接纳和支持孩子,就“什么也不如孩子的健康、安全重要”与家长达成共识,与家长一起成为他们最坚强的后盾,给予陪伴和鼓励。向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知识及经验,引导家长从舒缓自己的情绪开始,缓解孩子的焦虑,和家长一起想办法激发孩子更多的内驱力。

(三)“并肩前行”:帮助家长和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是不怕失败和困难,坚持不懈地勇往直前,用我们智慧的双眼发现世界的美好,这也是一种前行的力量。导师可以鼓励家长加强亲子交流,借此机会了解、走进孩子内心,改善亲子关系;带孩子参加居家有氧运动,大脑分泌内啡肽会减少焦虑;多给孩子营造线上社交环境,创造与外界交流的氛围。导师还可以安排一些能够缓解焦虑情绪的活动或课程,结合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引导他们回忆美好时光,调动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和家长充分放松解压。

鼓励家长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比如和孩子做志愿服务,一起制定生活作息表,督促孩子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等,做孩子的坚强后盾。定期召开导生组家庭会议,导师与家长共同帮助孩子复盘总结最近居家学习中的成就事件,提升成就感和幸福感,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去包容孩子内心的紧张不安,降低孩子的“防御”心理,孩子会更愿意主动和父母分享交流并听从合理的建议。必要时善求助,学校的心理老师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导师能够充分利用资源也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