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市民修身系列活动向在沪生活、学习、工作的各类家庭,征集承载一代人精神或一个时代良好家风的“传家宝”,希望穿越历史烟云,带你感受不朽的传承。
投稿来源:青浦区 张顺甫家庭
在青浦区朱家角镇沈巷村的张顺甫家中,有两枚弥足珍贵的传家宝:“抗美援朝纪念章”与“和平万岁纪念章”。1952年年底,16岁的张顺甫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光荣应征入伍,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这两枚纪念章是他抗美援朝的见证,也是他珍藏心底的记忆。
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万岁纪念章
“战争结束了,国家和平了,我就继续为人民服务,从农村来,到农村去。”1957年5月,张顺甫复员回到家乡沈巷村,历任村民兵连长、村支部委员等职务。作为民兵连长,张顺甫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腰部也因此留下旧伤,但他从不多说什么。那些年,作为乡镇稀缺的两名驾驶员之一,很多次在孩子们熟睡的深夜里,他家门口总是响起“老张老张”的喊声,张顺甫会第一时间穿衣出门,开着车把急需就诊的患者送到医院。
张顺甫参军的老照片和领章
张顺甫婚后育有3个女儿,作为一家之长,他以言传身教和日常督促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培养了出色的下一代。他用开明和鼓励的言语教育子女,对孩子的学习名次并不苛求,孩子只要有出色的表现,他就会购买笔记本作为奖励。孩子们对父亲的抗战故事十分感兴趣,张顺甫也乐意将自己的经历作为教材来教育孩子。无数个夏天的夜晚,孩子们在屋外乘凉,听他讲过去保家卫国的故事:有战争的残酷,也有和平的珍贵;有义不容辞的热血,也有不怕牺牲的无畏。孩子们为自己父亲骄傲自豪的同时,内心也逐渐树立起报效祖国的信念和理想。
张顺甫和三个女儿合影
在部队作风的影响下,张顺甫的家庭学习氛围格外浓厚,女儿们传承了他“努力奋斗、终身学习”的优良家风。小女儿考入师范学校,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二女儿培养出了一个牛津大学的博士后,在当时的沈巷镇成为一段佳话。在张顺甫的大家庭里,兄友弟恭,老幼和谐,孩子们孝顺长辈,老人们颐养天年,一家人其乐融融。
张顺甫给小朋友讲述抗战故事
如今,这两枚纪念章不仅是张顺甫作为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热血见证,更展现了优良家教家风在家庭中的绵延传承。他是令人尊敬的忠诚老兵、以身作则的一家之长、尽忠职守的人民公仆、勤劳勇敢的时代模范,在他的影响下,爱党爱国、乐于助人、恭敬孝顺、终身学习的优良家风将代代相传。
两枚抗美援朝纪念章,不仅是军人保家卫国的热血见证,也是优良家教家风绵延传承的精神源泉。
“寻找传家宝”报名方式
征集对象:在沪生活、学习、工作的各类家庭
作品内容:1.反映家庭成员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的深厚情感;2.反映家庭成员(特别是父辈、祖辈)在建党百年历史中的动人瞬间;3.反映家庭成员在党的领导下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图景;4.反映家庭成员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见证上海日新月异发展的切身感受。
应征途径:1.视频及简要介绍发送至邮箱wmb2021@163.com;2.若无法直接以视频形式报送,可将文字或照片线索,邮寄至“徐汇区高安路25号活动指导处收”,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