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2-12

松江:全区第四季度志愿之星新鲜出炉!快来看看他们的事迹!

来源:
上海文明编辑

为助力松江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弘扬志愿精神,倡导社会文明风尚,打造“志愿之城”品牌,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形成向善向上、见贤思齐的社会风气。区文明办、区志愿者协会从三季度开始在“文明松江”微信公众号,每季度推选产生一批“志愿之星”,他们或以专业特长服务居民,或以身作则美化社区,相同的是都拥有一颗志愿的赤诚之心,让我们一起走近第四季度志愿之星,看看我们身边的志愿之星!

pic_001.jpg

“志愿之星”

姚翠英

推荐单位

中山街道

pic_002.jpg

姚翠英是经幢公寓小区的疫情防控、垃圾分类志愿者,也是业委会主任及楼组长,她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我们。

垃圾分类的“宣传员”。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她将为小区带来整洁的环境当作是她一份责任。从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到垃圾房旁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时刻都有她闪亮的身影。她认为只要人人都来参与垃圾分类,大家居住的环境定会越来越美。

全员核酸的“协助员”。全员核酸检测时,她在微信群里通知居民群众外,还提前协调小区志愿者引导居民做核酸,积极指引医护人员给老弱病残的居民上门核酸。无论多晚、无论刮风下雨,都第一时间出现在检测点。

社区志愿的“引路员”。她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感动着居民群众。在她的感染和带动下,她身边的多名老姐妹都自发加入到社区志愿者工作中来,积极发挥着带头作用。

创全的“先行者”。为了创全的顺利推进,无论重点检查期间,还是平时生活中,她都会关注小区绿化带的卫生,检查小区车库是否有漏水漏电、飞线和乱停车现象。碰到问题及时上门与居民沟通,遇到不理解不支持的居民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为小区的整洁文明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pic_003.jpg

“志愿之星”

李伟杰

推荐单位

方松街道

李伟杰,上海逶铄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团支部书记。虽是90后,却已志愿服务近10年。2020年初,他曾坚守在祥和商圈疫情防控第一线。时隔两年,他再一次主动来到祥和商圈。

不忘初心,做商圈抗疫守门人。他和商圈党支部书积极联系商圈内公寓房、商铺负责人等有生力量成立“祥和商圈力量小分队”。他们一起化身“巡逻员”“扫码员”“管理员”“送餐员”“快递员”……晚上临睡前还要在商圈四周巡逻,以确保商圈内部人员“足不出户”及防止外来人员“擅自闯入”。

不辞辛劳,做信息排摸有心人。作为三新园区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专业人员,他结合自身本职工作经验,从商圈排查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并完善小程序,为工作人员精准掌握复工人员信息打造了“智能化”的平台,为疫情下的复工复产做出贡献。

不负韶华,做志愿服务传承人。10年的志愿服务,从地铁站的一名交通志愿者到献血站的爱心志愿者,再到抗击疫情志愿者……他总是乐此不疲。他还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申请了“上海逶铄青年志愿者团队”,至今已经吸纳了100多人参与其中。

李伟杰坚信志愿服务的乐趣在于对自己尽心、对社会尽责。这位年轻的志愿服务“老兵”用锲而不舍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年青人的担当。

pic_004.jpg

“志愿之星”

梅海星

推荐单位

广富林街道

梅海星坚持以“服务社区、联系群众”为准则,在星辰园居民区党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积极发挥正能量,热心为小区提供志愿服务。疫情爆发期间,他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在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牢牢守住社区防控安全线。

居住在星辰园社区的居民可能叫不上梅老师的名字,但绝对是最熟悉的面孔。在星辰园的每个角落,都有过他忙碌的身影,不管是清洁家园、防诈宣传、垃圾分类,还是关爱特殊群体等,都有他的热心参与。

疫情封控期期,已过古稀之年的梅老师二话不说冲锋在前,贡献了“银发”力量!他组织摸排了小区内的独居老人和因父母参与抗疫而无人照看的儿童,每天为他们送上三餐,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关爱。坚守小区防控安全线,体温检测、检查行程码,对外省市回沪进小区居民进行信息核实登记及各类人员的进出检查等。每天上午的小区大门口检查值班,是他的“规定动作”,从3月初至5月底从未间断,还多次在晚间出来值班。守住门,这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小区党员志愿者对全体居民的承诺。

梅海星在疫情发生时不顾自身病痛坚守在社区一线,为保护广大居民的安全,义无反顾奔波在社区每个疫情防控点,用共产党员的信念为小区居民筑起了抗疫的防护墙。

pic_005.jpg

“志愿之星”

李 松

推荐单位

车墩镇

“党员是无条件为人民服务的”,“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这是李松同志一直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作为一名优秀的退伍军人,他用行动证明了不忘初心使命,不改军人本色,始终坚守在基层疫情防控第一线。

2020年武汉爆发疫情时,他曾积极参与到抗疫行列中。面对上海这次的疫情,他又担当起了一名党员志愿者,每天穿梭在社区,通知居民下楼做核酸,维持核酸排队秩序,帮老人扫码,派发物资,秩序维护等。

在得知他父亲在疫情期间去世的消息后,他强忍悲痛,向远在他省市的妹妹交代好安排父亲的后事后,便义无反顾地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安排部署物资发放事宜。经常夜深人静时还奔走在各楼栋间,只为能将物资尽快送到居民手中。

社区解封后,他仍在为每天社区的常态化点位做着准备工作。在小区封控的2个月的时间里,居民都很少能拍到他的照片,就算被抓拍了,他也不希望分享到群里,永远都是那句:“要无条件为居民服务。”

从棉衣到短袖,李松的逆行背影挺拔而坚毅,他用爱筑起了人们心中最安全的防线。忠孝难两全,守护好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与战友们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也许是他对父亲的最好告慰。

pic_006.jpg

“志愿之星”

石海天

推荐单位

新浜镇

在新浜镇友谊居委会的抗疫第一线,涌现出了许多默默无闻的普通志愿者。石海天是一位居住在友谊南苑的90后,在企业上班,因小区封控后自告奋勇担当志愿者。他吃苦耐劳,主动靠前,贴心服务居民,全力解决居民的生活难题。从成为志愿者的那天开始,他为居民代买物资药品并送货上门,一天也没有落下。他协助医护组维持集中采样点的秩序、帮助现场群众事先准备好核酸检测二维码、协助网格员梳理需要上门采样的特殊群众……他还用自己的私家车,主动请缨代买蔬菜、代配药。群众配药难,居委会组织了包括他在内的三辆车跑镇卫生院、松江城区以及市区医院配药送医。

4月9日半夜11点,辖区内一位居民因耳朵开裂需要急诊去松江中心医院,他主动将病人送到医院,就医完毕已是凌晨2点。期间他还配好了其他居民需要购买的药品。返家后又紧急接送了一位居民病人去松江中心医院。在当天晚上他又迎来了艰巨任务,一位孩童因急症在上海市区医院看病,却无法返回新浜,只能求助居委会。当时下着暴雨,从新浜镇开往儿童医院,40多公里的路程,小石毫不犹豫再一次“出征”将小孩和他的家人接了回来。小石不畏风险、乐于奉献的精神令每一个小区居民都肃然起敬。

pic_007.jpg

“志愿之星”

陈家明

推荐单位

泖港镇

陈家明,上海索伊电器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也是两位孩子的父亲,自本轮疫情防控以来,他放弃了陪伴家人,第一时间到所在五厍居民区党支部践行“双报到”志愿服务。在报到前,虽然他因腰间盘突出刚出院,但他始终冲锋在抗疫第一线,坚持了2个多月,直至抗疫结束。

他是“战疫红”,佩戴着“红党徽”,出现在人员排查、信息登记、防疫宣传的各个工作点位。他是“战疫蓝”,在搬运防疫物资的时候,蓝色隔离服里的衣服湿了一遍又一遍,爬了数不清的楼梯,为居民送上免费的爱心生活物资。他是“战疫白”,出现在核酸检测现场,穿梭在抗原自测试剂发放的各个楼层,协助有困难的居民做好抗原自测。他以实际行动把自己融入战胜疫情磅礴洪流,还号召身边的“两新”人一起投身到抗疫志愿服务的第一线。

他也成为了居民和居民会沟通的桥梁,在上门为居民服务的时积极收集居民们的建议并反馈给居民会。同时,他对社区防疫工作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每天的志愿服务结束以后,他都会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当天的防疫志愿服务点点滴滴,2个月来,他共写下了60篇抗疫日记,2万多字,用文字细心记录下这段难忘的经历。

pic_008.jpg

“志愿之星”

张明霞

推荐单位

区总工会

张明霞是松江区总工会的一名工会工作者,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志愿服务时长达1537小时,成为五星级志愿者,也曾被评为松江区“1号先锋”优秀党员。

政治站位高,志愿服务能力强、水平高,展现良好形象。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她在思相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注重加强各类学习,不断提升志愿服务能力,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小区内开展贝贝乐英语家教活动,寓教于乐,受到了家长和小朋友的热烈欢迎。

大局意识强,志愿活动范围广、时间长,彰显使命担当。她积极参与松江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当交通志愿者,到泰晤士小镇内捡拾漂浮垃圾,参加创全志愿服务。疫情期间,她利用下班时间帮居委会上门登记排摸居民新冠疫苗接种信息。在封控期,她投身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同居委会工作人员吃住一起,每天战斗在抗疫一线,连续作战了70多天。那段时间她不分昼夜坚守岗位,宣传疫情防控政策,上门发放抗原检测试剂,协调居民就医配药,协助做好物资发放和保供团购工作,做好每一次的筛查组织和准备工作。

在多年的志愿服务中,她身体力行“志愿付出、快乐奉献”,也收获了无尽的感动与快乐,今后,她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书写责任担当,将志愿的火种传递给更多的人。

pic_009.jpg

“志愿之星”

郁佳栋

推荐单位

团区委

郁佳栋,区水管所办公室科员,他积极参与理论宣讲、文明宣传、生态环保、疫情防控等志愿活动。

坚定理想信念,理论宣讲传递正能量。作为一名“云间青响”的宣讲员,他多次进学校、下基层进行“国旗下成长”“松江三人行”等理论宣讲,西至小昆山、东至九亭、南至叶榭都留有他慷慨宣讲的身影,在志愿服务中推动青年理论宣讲工作深入社区,落地生根。

心系社区,为民解忧“零距离”。他带领“松闸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走进“幸福老人村”、松江社会福利院开展关爱老人活动;走进社区,常态开展清洁社区、文明宣传等活动;利用水务工作契机,走进徐姚村,清理堤岸垃圾、向船户宣传节水护水知识等。在业余时间,他还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如挚光公益义卖、《星光下的微笑》义演活动、爱梦飞翔慈善义演等,为阳光儿童筹措善款。

济力同心,这抹“防护白”比春色更绚丽。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今年三月,他肩负起银泽社区第二楼组长职责,服务于小区178人,纾民以困,发放各类生活物资500余公斤;发起网格内居民互助,解决特困租户温饱问题8人;与搭档对接保供单位团到自热米饭,解决无生火条件租户口粮问题80余人。在得知需要一线工作人员时,他主动报名参加了南部新城隔离点疫情防控工作。

pic_010.jpg

“志愿之星”

沈嫒娌

推荐单位

区卫生健康委

沈嫒娌是松江区医疗急救中心医救先锋志愿者,始终不忘“履行志愿者义务,立足本职工作”的原则,开展环境卫生、急救科普、交通秩序维护、扶贫帮困、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我先行”。近一年来,她在周末或下班休息时间,对接社区防控工作任务。走进石湖荡居民区、三新路生活园区、华亭居民区、兰桥小区,配合小区工作人员做好入门卡点测量体温、询问、门口岗亭喷雾消毒等工作。在大上海保卫战中,她主动承担核酸异常、疑似、密接人员的转运协调工作,闭环驻守单位3个多月。对各种“特需急救”,例如高龄老人、年幼儿童、血透病人等,她耐心倾听、用心解答,赢得信赖。

急救普及“我参与”。她积极学习急救相关理论及最新知识,并结合工作实际规范运用。在主题党日或支部联建活动、三五学雷锋活动时,将急救知识技能向松江大学园区、社区、工厂进行普及。作为“医救先锋”青年突击队一员,她积极“走出去”,开展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十余场,受益近千人次,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学生、工人等市民突发事件现场自救互救的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

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践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理念,沈嫒娌一直在路上。

pic_011.jpg

“志愿之星”

李 宏

推荐单位

区水务局

李宏,就职于上海茸平排水有限公司防汛科。他热衷公益事业,饱含奉献意识,志愿服务时长1173.5小时。其在2020年疫情期间担任党员第二楼组长的事迹被《新民晚报》专版刊发,并获评“1号先锋”优秀党员第二楼组长。

示范引领,甘当管道疏通“领头雁”。在为共建社区和相关单位疏通下水管道的志愿服务中,他总是挑最重的担、干最累的活。他查问题、找方法,执着破解管道“疑难杂症”。同时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以榜样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圆满完成每一次志愿服务。

真情奉献,愿为邻里乡亲“贴心人”。 一声声“老李”是他乐于助人、真情奉献的亲切“称赞”。2020年大年初二他便主动到社区报到,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主动帮助居民解决困难。面对居民们不理解的声音,他耐心劝导,主动发声。

全力以赴,争做疫情防控“排头兵”。从2020年初成为首批社区门岗志愿者至今,他始终奋战在社区和支援各个街镇的疫情防控第一线。2022年疫情伊始,他报名九亭奥林匹克花园中心小区志愿服务,进入高风险小区连续奋战;3月12日参与新城区开元悦公馆小区大筛志愿服务;3月26日赶赴张泽支援……

李宏以数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实干是他的作风,也是他作为党员最亮丽的底色。

pic_012.jpg

“志愿之星”

沈伟强

推荐单位

松江区大海公益

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基地

七年前,沈伟强还是一名普通村民,后来他加入了大海公益志愿服务团队,成为大海公益的负责人之一。七年来,他跟随着大海公益参与助老助残和社区服务,为老年人、残疾人带去了欢乐。

他担任大海公益的助残负责人,近年来他为车墩镇和中山街道等的200多位重残老人、残疾人、大病患者等提供帮困慰问、捐款捐物、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他用爱心、热心、关心、细心、贴心为残疾人的困境生活添薪助力。他们的帮困送温暖活动已经连续了六年之久。

疫情发生以来,他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为困难家庭提供帮扶等。特别是2022年初的一场疫情,沈伟强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冲锋在前,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连夜作战。不仅如此,他还报名成为了所在村的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作为冲锋队一员,他为村民们提供物资派送、环境消杀、秩序维护、核酸检测等服务,连续几个月都没回过家。疫情常态化期间他又持续参与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除此之外,他还担任了大海公益的社区便民服务团队队长,组织志愿者为松江区中山街道以及其他社区提供了上千次的便民服务,如理发、磨刀、切人参、缝补等等,累计受益人数达上万人。

他始终不忘初心,践行了作为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pic_013.jpg

“志愿之星”

管 锋

推荐单位

上海市第四社会福利院

公益合作社

志愿者服务基地

“有机会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有机会说声谢谢也是一种幸福。”这是管锋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也一直通过自己的行动践行公益,并带动身边人为社会增添一份温暖。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为了向孩子更好地传递尊老爱老理念,他带着孩子主动走进福利院,身体力行践行孝爱文化,并动员身边的亲子家庭共同参与进来,共同助力儿童青少年茁壮成长,一坚持就是五年。

可以说,管锋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志愿事业。疫情前,在难得的假期里管锋每月都会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到四福院里探望长者,陪他们散步、聊天、读报等;当疫情来临后,管锋依然把这一份孝爱延续,作为特殊的连线员,当了解到长者想看看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时,他主动通过线上的方式,带长者们云游大仓桥、直播方塔公园...为长者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乐趣。

2019年四福院志愿者自运营组织——共益合作社诞生了,管锋先后担任社长、理事长职务,带领着社员们共开展了389场服务,服务受益24367人次。在管锋的努力下,不仅为松江本地亲子家庭搭建了一个公开的志愿服务的平台,同时他也不断积极链接本土资源,让为老志愿服务的成果从养老服务机构惠及社区大众。

志愿之星,大美茸城

学习身边好人事迹

传播志愿服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