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便是人人都会的洗衣服,洗到一定境界,也能成为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双工种国家职业资格高级技师和上海洗染行业中唯一的技能大师。
她就是从业25年,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全国劳模的上海正章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爱华。她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商贸服务业劳动模范、全国商业服务业巾帼建功标兵等。她把一项常人看来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做到极致,彰显了一名“职业洗衣人”的劳动价值。
一件起死回生的旗袍
2004年初冬,淮海商业集团上海正章实业有限公司的打浦路门店里,一位鹤发老人拿起一件旗袍,心怀忐忑地走到店里的试衣镜前。她小心翼翼地将旗袍贴身比试,镜子里,旗袍熨帖地随着身体曲线垂下;灯光下,那些经过岁月打磨的真丝色泽仿佛时光在回忆里跳动,历经时光风雨洗礼的珠子虽然幽暗了些,但依然散发着温馨的光泽……60年前婚礼上的一幕幕随着这件修旧如旧的旗袍,穿越时光又一次在她的眼前闪动。
可以看出,老人非常激动,也非常满意,这件旗袍寄托了老人太多的思念与情感,围观的店员也由衷地为老人高兴。
就在这时,却见老人又将旗袍放回到店员手上,一言不发,转身出门去了。
难道是旗袍修复得不满意,不要了。大家面面相觑,不明白老人这是怎么了。
不一会儿,老人又回来了,径直走到负责修复这件旗袍的技术总监陈爱华面前,将一个信封硬塞到她手中,激动地说:“我不知道如何表示我的心情,这是一点心意。我知道你们为修复这件旗袍付出的心血远远不是这点心意能表达的。”陈爱华接过信封一看,里面是满满一沓百元钞票,足有2万元之多。她把信封放回老人手中,诚恳地说:“阿婆,咱们洗衣都是明码标价。额外的钱,我们一分都不会收的。只要您满意,我就很开心了。”
是怎样的一件衣服,让老人如此惦念;又是怎么的服务,让老人如此感动呢?
20多天前,老人来到正章公司打浦路门店,刚好陈爱华接待了她。老人拿出一件大红色真丝旗袍,充满感情地说,这是她在箱底压了60年的旗袍,是她当年结婚时穿过的衣服,更是一生最重要的珍藏。她希望能给她找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傅,能够把这件旗袍修复如初。有生之年,她只期望此生能够再穿上一次。
陈爱华一边听老人讲述,一边仔细察看旗袍。她发现,由于时间久远,旗袍上压痕非常明显,真丝色泽已褪且发白发花,装饰物和金丝也有零星掉落脱线的迹象。
尽管修复这件旗袍的难度系数非常大,但陈爱华被老人的故事感动了,她决定放手一试。接下来,陈爱华就进入了繁忙的工作流程,洗涤、去渍、补色、修复……
其间,为了配齐掉落的珠子,陈爱华甚至还跑遍大街小巷,但由于珠子是60多年前的老工艺了,在上海根本配不到。为此,她还特地坐车去了海宁,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配齐了掉落的珍珠与水钻。为了让新珠子看起来不突兀,陈爱华还特意将珠子做旧。旗袍的金线是手绣的,陈爱华为了和原有的绣法保持一致,还去请教了师傅关于刺绣针法的问题。
前后花了20多天时间,经过了10多道工序,她终于完成了这件旗袍的修复。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陈爱华不仅以自己精湛的技术让客户满意,而且以自己尽心尽力的服务态度让客户信服,就像她常说的:“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多次重大任务的考验
陈爱华的精湛技艺,不仅受到客户的称赞,还多次经受住了重大任务的考验,受到相关部门的表彰。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陈爱华团队接到了为驻场宾客衣物洗熨的任务。大多衣物由于白天需要使用,他们只能在夜晚23时进驻场馆,利用夜间对衣物进行洗熨操作,至次日凌晨3时操作完毕撤出,确保宾客的衣物织品得到养护,紧张与辛苦可想而知。陈爱华带领她的团队,从5月1日至10月31日,连续工作184天未休。不仅如此,他们白天还要兼顾店里的工作。就是在这样高强度的连续工作下,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以零差错高质量的服务,得到各场馆一致好评。
2014年亚信上海峰会,陈爱华又接到了为峰会熨烫国旗的艰巨任务。在与会国旗没有备用的情况下,既要克服国旗不能带出场馆、便携烫板小等诸多难题,又要面对“零褶皱”的技术要求,同时还要赶时间,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难上加难!由于场地受限,在便携式烫台上操作屡次出现前烫后皱的情况,凭着丰富的技术经验,陈爱华灵机一动就地取材,在大理石台阶上铺上线毯,成为超大烫台。她用最传统的水滴法和手感将熨斗温度控制在120℃。因为若超过120℃,熨斗在国旗上多停留一秒,就会烫出一个洞;若温度不到120℃,国旗上的压痕又烫不平。她带领徒弟,运用巡烫、焖烫,轻轻提、慢慢移,一气呵成,对于一些细小的皱褶,绝不轻易放过。连轴转了三天,108面国旗没有丝毫闪失,她们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得到了外事部门的赞扬。
2018年进博会期间,陈爱华团队再一次接受挑战,为参会外国嘉宾及国内参展人员提供衣物保养服务。这次保养的衣物,不仅款式繁多,而且面料复杂,洗涤和熨烫难度较大,且要求在4小时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陈爱华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人员,分工协作,科学施工,合理调度,制定了分类单独洗涤工作流程,运用单车摇摆洗涤、蒸汽充烫等新方法,克服了衣物品种多、工作量大、工艺要求高、时间紧等各项难题,圆满完成了所有衣物的洗涤保养任务,得到了包括外国元首及其随行人员的肯定和认可。
三大流程八十八道工序的技术标准
早在学校分配实习工作的时候,陈爱华就受到了店里师傅们的青睐,说起其中原因,她半开玩笑道:“大概是师傅们看中了我的巧劲吧!”陈爱华在这个岗位上做了一年多,由于她做事认真,爱思考,悟性高,公司将她转入内勤,可这样一份“坐着”的工作,却让爱动手的陈爱华觉得不大适应。于是她开始跟着工厂的每一个师傅学习不同的技能,熟悉不同的岗位,清洗、熨烫、包装、质检、修补等每一个步骤,她都认真钻研。当别人都下班了,陈爱华还留在厂里一遍遍地进行操作,每天至少练习上百遍。而在操作过程中,只要稍不留意就会被蒸汽管或蒸汽熨斗烫到,双手及手臂上的伤痕并不罕见,经常是旧伤未好又添新伤。
正是这样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陈爱华一步一步成长为公司的技术中坚。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03年,为顺应客户需求,公司筹备在打浦路上开设一家洗衣精品店,并“点将”陈爱华负责店面经营。就这样,陈爱华和其他7位年轻同事一起,开始了打浦路的“艰苦创业”。
对陈爱华而言,洗净衣物只是基础,还得把洗好的衣物熨好烫好,工工整整地叠好才算完工。碰上衣物有破损,还要将破损处尽量修复,焕然一新地交到客户手中。“每一件衣物,对客人而言一定是有纪念意义的,才会送到我们这里。”陈爱华笑着称自己就像是一名为衣物治病的“老中医”,以“望闻问切”四步法为衣物带去新的生机。
在她的带领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当年这家门店创下了正章公司单店单日营业额最高的纪录。
陈爱华知道,仅仅靠人去盯着,质量保障难以长久,还要使技术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规范化。为此,陈爱华和她的团队,在门店开设之时,就把整个操作流程细化为三大流程八十八道工序,保证了衣物在洗护流程中得到最好的呵护,每道工序都充满了技术含量。整个团队严格遵守工作流程,把细节做到极致,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有了成熟的技艺,更应该将它传授出去!”在工作之余,陈爱华先后成立了首席技师工作室及技能大师工作室。在陈爱华看来,有了这些平台,洗涤技艺方能在年轻一辈中传递下去。
陈爱华没有止步,她的故事还在继续……
供稿:上海市黄浦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