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是上海外贸改革的主要参与者,曾获“全国外经贸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他叫汤庆福,原上海市外经贸委(市外资委)副主任、上海市口岸办原副主任、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原副理事长。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一直在竭尽全力与时间赛跑……
绝不谋私
1999年,已是副局级干部的汤庆福仍住在担任宣传处长时的房子里,这套房子紧邻地铁、隔音效果很差,时不时传来轨交飞驰而过的噪声。他的老领导扈清聚有心想帮忙改善一下居住条件,心说只要汤庆福提了换房申请,自己就马上批准。然而,老领导没想到的是,左等右等,汤庆福始终毫无动静,他只好主动找到汤庆福,说要给他换套大点的房子。
出人意料的是,汤庆福婉言拒绝了:“扈书记,组织上就不要为我操心了,我现在的房子足够住。”扈清聚诧异,怎么连好事都有人拒绝?想必目前的房子也是够住的。后来他才听说,那时汤庆福的岳母家刚好动迁,他把二老接到了自己家里,让老人住卧室,他和妻子在客厅打地铺,一打就是7个多月。对此,熟悉汤庆福的人并不会感到奇怪,因为汤主任一贯淡泊名利,他的理念是“工作上看高一线,生活上看低一线”。有同事甚至见过他出差行李箱里的蓝色运动裤,原来是他儿子淘汰下来的,成了他的睡裤。
汤庆福的妻子胡小凤单位效益并不好,被“一刀切”提前退休了。她想再找一份工作,汤庆福表示完全尊重妻子的意愿。胡小凤准备考会计师证书,汤庆福就积极地帮她制定学习计划,多次跑书店买资料。第一次出去应聘,胡小凤还遇上了骗人的黑公司。后来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小旅行社找到了一份做财务的工作,收入微薄。当时,外贸行业政企还没有分开,汤庆福是市委办级领导,只要他开个口,胡小凤根本不用受这些折腾,但他并没有利用职权解决妻子的工作。他的儿子汤奕飞也是自己四处碰壁,找工作的时候不巧遇到国际金融危机,到处投简历都石沉大海,在家待业长达一年半,才在一家公司担任了会计。在这个过程中,汤庆福同样没有托过一次关系,最多的是鼓励儿子多多学习,提高实力和水平。
就连汤庆福所用的公车也从不与私事沾边。他身边先后的三位司机,都没有跟这对母子打过交道,为他开车十年的曹师傅说:“直到我不干了,去告别那天,才第一次看见汤主任的儿子长什么样子。”
身处“火线”
20世纪90年代,上海外贸发展改革迈入快车道。用外经贸委多任领导的话说,“上海外贸业发展的每一个节点,都留下了汤庆福的足迹和智慧。很多重大构想提出后,都是在他手中‘磨’出来的。”
由于汤庆福敢啃硬骨头,敢担当创新,上海成功拥有了不少“首创”和“率先”之举。在担任外经贸委领导期间,上海外贸发展和创新的一系列思路、方案、总结,很多是出自汤庆福的手笔,他组织拟定了上海大通关工作方案;他分管的货物、服务贸易,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他参与创办的上海工博会、上海跨国采购大会,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之最……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外贸形势一落千丈,汤庆福组织编制上海外经贸发展规划,首创“重点外贸企业工作法”,为企业排忧解难。2001年,世界经济减速,上海外贸出口困难加剧。他采取推进了一系列出口促增措施,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上海外贸出口逆境而上,稳步增长。
退休后,汤庆福“退居二线”,担任上海进出口商会会长。熟悉他的人都既是佩服又是心疼地开玩笑,说:“那哪里是二线啊,简直就是‘火线’嘛!” 商会副会长丁士英说:“当时赶上金融危机,为了减少开支,他在商会会长的岗位上,拿的却是低一级的工资。”为了更好地服务6000多家外贸会员单位,推出“保外贸”新举措,搭建平台助力外贸产品进入内销渠道。上海首次举办的“外贸转内销”展会,舒缓了部分外贸企业面临的外需萎缩的困境……一份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汤庆福耗尽了太多心力。他有高血压,总是随身带着清凉油,身边的同事能从清凉油味道的浓淡,判断他是否正遭受头痛的折磨。可他做事极其认真,重要活动要亲自踩点,不留死角;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最长的一次,曾经连续三个星期加班到深夜;同事们时常看到他一边写材料,一边就着白开水啃饼干;他有时突发腰伤,坚持绑着护腰把事情做好……
生命的宽度
提到工作中的汤庆福,熟悉他的同事提及最多的还是“精益求精”。
每年上海工博会的报告都要统计各地区展商的比例,所有数字加在一起应为100%。东浩兰生集团工博会项目分公司总经理助理蒋树元说:“有一次,由于报告对展商的占比进行了四舍五入处理,这些数据相加,结果是99.9%。这个报告在前期一系列审核中都顺利通过了,送到他面前的时候,这消失的0.1%才被发现了。”
汤庆福说:“0.1%看起来是个很小的数字,然而一旦公布出去,就暴露了我们工作中的大问题。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把握不好细节,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功亏一篑。”
2012年11月的一天,汤庆福原本打算去医院探望同事,自感心脏不适的他挂了一个专家门诊,不想却查出心肌大面积坏死,须立即住院手术。从那以后,他便开始了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赛跑。住院期间,他戴着心脏起搏器坚持工作,每天的工作量没有减,工作标准也没有降。“没有办法控制生命的长度,要拓展生命的宽度。”这是汤庆福那段时间经常跟家人说起的一句话。
2013年6月18日,上海市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丁士英向汤庆福汇报了上海外经贸企业精品展销会的方案。中午,汤庆福就给出了回复:“工作方案略作小改。”丁士英打开文件,瞬间愣住了,这哪里是“小改”,整个方案都做了“大动”,变得更加完善了。第二天,汤庆福将会议的发言稿交给丁士英,并叮嘱了两件事:一是发言稿和相关资料一定要保管好;二是虽然晚上的工作餐比较简单,但希望大家不要剩菜、不要浪费,落实光盘行动。丁士英点头答应了,他没想到,这竟是汤庆福生命的最后一天。回忆起之前的事情,丁士英说:“那年11月,上海市进出口商会就要换届选举了,但5月30日他找我促膝谈心时就已讨论到这一工作。当时我并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早就着手启动,原来他是在拼命赶时间,为商会做尽可能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