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征文展示

第二章 精神传承 固本培元——杏林之誉,薪火相传

发表时间:2023-04-14

2017年夏,刚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小严,由于老爸给他起了个严密的名字,毕业后,选择去哪家医院上班,他非得“严密”一回不可!因老爸和他是校友,父子俩都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父亲对这位“学弟”多有传帮,小严牢记着他的一句话和一段故事。一句话:行医非同经商,救死扶伤,不计贫富,才让医务界赢得了 “杏林”之誉。一段故事呢?古代有位医生坐诊,水牌上明码标价诊金多少,出诊加倍。但水牌左侧,有四个碗口大字:贫病不计。凡贫困者,不计诊金,还赠送汤药。医家济世之仁,病者总想有所回报,碍于囊中羞涩,受之有愧,积郁在心。为了了却病者心病,医家指指遍地丛生的杏树说,你们以充饥的杏子剩核,扔几个在我天井里,就算诊金。以杏核充诊金,为贫苦人治病,此乃救死扶伤之大善也!后来医家天井前后空地上,杏树成林。老百姓为赞扬医家仁德,便以“杏林”代称。

小严从大学毕业即将进入医界,为守护“杏林”之誉,良臣必然择主而事,选择医院是他毕竟之事。他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在网上查询,又去几家医院实地观察,比较之后,一家被冠以“红十字”的医院吸引了他。医院本是救死扶伤大本营,冠上了“红十字”,说明这家医院把人道、奉献视为博爱的信条,是他守护“杏林”之誉的基石,同时,他又得知这家医院有位大他20岁的全国劳模,她创建了“八心”护理服务团队,还建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于井子博爱慈善专项基金会”,基金会专为因无力自救的患者提供帮助,这不就是贫病不计,借助众人拾柴的仁义之举吗?小严抱着一颗敬畏之心,向上海市普陀区红十字人民医院投递了自己的简历,面试后被录用了。由于他学的是中医药,兼攻西药,被分配在药房间当名药剂师。

常言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医院每年7月底都要举行一次“新职工点燃生命活动”迎新仪式,暨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小严入职第一天,就赶上了迎新活动。他见到了心中偶像于井子,并聆听领导介绍于井子的事迹。这位姐姐,自九十年代末参加工作伊始,每年参加无偿献血。2002年,她与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对成功,成为普陀区第一例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的志愿者。2003年非典肆虐,于井子主动要求去治疗非典的定点医院。回来后,她组建了于井子“八心”护理服务团队,深受患者称道,被称为“金子团队!”这是把于井子名字中市井的井,改为金子闪闪发光的金。当年,于井子入党,2011年年底,她被推选为十八大代表、并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小严听了领导讲话,热血沸腾,决心要沿着于井子的脚印,迎头赶上。就在这“迎新”仪式上,小严毅然提出要志愿加入“造血干细胞中华骨髓库”!于是,当场有人从他口腔里提取粘液,留作入库备用。由于不抽血,入库手续太简单,以至于一年之后,市红十字会打来电话,通知他去第一人民医院作高配分析体检,他不仅忘记了自己曾经留下口腔粘液,还怀疑对方是骗子行骗,回家告诉了父母亲。父亲要他打个回电,试探一下对方究竟是不是红十字会。小严拨通了电话,对方确认是上海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部的。小严还有点担心,说:“我们普陀红十字人民医院也是医院啊,为什么非要我去第一人民医院作配对呢?”看来,他的名字叫严密,他的行为举止也真够严密的!

第二天,他碰到于井子,不露声色地问:“于老师,你2002年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在哪家医院做的高配和体检?”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

“我们也是人民医院,为啥不在自己医院做呢?”

于井子解释道:“造血干细胞高配分析检测,需要专用的仪器设备。高配成功后,就要进入无菌病房观察,一切采集移植过程,都得在无菌病房中进行。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有专用设施,是造血干细胞采集配对的定点单位之一。”

小严这才闷声不响,独自一人偷偷去第一人民医院作高配体检。那么何谓“高配”呢?就是抽五到六管10cc血,与患者血液相亲、配对,其中有六项硬指标,必须要严丝密缝,完全匹配。小严信心十足:我名字就叫严密,肯定严丝密缝,高配成功!所以抽完血,他跳跳蹦蹦来上班了。组长奇怪了:“你不是请假说有事吗?”

“相亲完成了,就等好消息了。”

“你相亲去了?凭你一米八五的个头,文质彬彬的样子,要高度有高度,要风度有风度,哎,对方姑娘怎么样?”

小严知道她们冬瓜缠在茄门里,搞错了。反正八字刚有一撇,结果还没出来,必须严密封锁,不能透露半点风声。他挥挥手说:“三天后就有消息了。”药房间的同事们信以为真,大家都伸长头颈,等三天后相亲的好消息。

再说小严,高配以后心里特别高兴,感觉自己向于井子更靠近了一步,自己没有选错医院!等三天后,一旦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自己的血就能换回另一个人的生命!他喜形于色,路过候诊大厅时,被一位大妈拦住:“你就是药房间发药的医生?”

小严点点头。大妈问:“今朝已近月底了,死活络这只药还有伐?”

小严一呆,死活络?死了还能活络吗?真要活络了,人也吓得煞的!不过上海话的“死”,与欢喜的喜、东西的西发音差不多;再讲吃药为了活命,所以药名中应该没“死”字的,要么是大妈讲错了,或是自己听错了。他弯腰耐心地问大妈,“侬看啥毛病,医生怎会开这只药?”

“我血压高,一直吃这只药的。到了月底,你们医院往往要断货。我吃这只药,人老活络的,换了别的药,效果没死活络好。所以我要问侬,假使有这只药,我去挂号;要是没有,我到下个月月头上再来。”

小严听她说治高血压的,马上反应过来了:“大妈,这只药不叫死活络,叫络活喜,喜气洋洋的喜。这只药呢药房里备足的,侬放心去挂号,等下到我窗口来,我来配给侬。”

大妈一听,高高兴兴去挂号了。小严望着她满心欢喜的样子,想起了“全国医德标兵”于井子的一句格言“行胜于言。”自己虽与她工种不同,但只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一定能继承、弘扬“杏林”的美誉。

转眼三天过去了,小严没接到叫他去移植的电话,双眉紧蹙,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药房间结过婚的人不少,都来安慰他:“像侬这种卖相,我是没女儿,我要有女儿,塞也要塞给侬。对方没消息,是他没眼光。放心,我给你介绍一个,保准甩他三条马路。”小严被弄得哭笑不得。

一个礼拜后,电话来了,叫小严去住院,要做移植手术了。到那时,医院里的同事方才明白,原来弄错了,小严不是相亲,是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去配对的。

小严住进了无菌病房,不料只是天天做检查、吃营养套餐,好像被当成熊猫饲养起来了,就是不做移植手术。六天后,他的体检指标非常稳定,健康指标也全部合格,移植手术开始了。其实造血干细胞采集,就像平常献血,不同的就是抽出来的血不是装进塑料袋里,而是直接输入旁边的机器,由机器分离出造血干细胞,留下干细胞,剩下血液,又重新输回小严体内。小严总共抽了800cc血,分离出来的干细胞被直接送往香港一家医院,患者正等着它救命呢!

小严原是学校里的优秀篮球运动员,体质很好。抽完血,他只感到身子有点疲软,就回到自家医院的普通病房休息。谁知,医院领导和他妈妈,还有市、区红十字会、市、区团委领导都来病房慰问他,当场给他慰问金两千元。小严在人群中看到了于井子,把钱递到她手上:“于老师,这两千元钱,我捐献给‘于井子博爱慈善专项基金会’。我是薪火传承中一块小木柴,向你学习,不改初衷,守护‘杏林’美誉!”

于井子接受了他的爱心,并给了他妈妈一张接受捐赠的凭证。

这真是:年轻小伙爱公益,从小严教好自立;“杏林”之誉父传子,跟随劳模步子密!

作者:浦旭